[宣传] 《人民日报》经济透视:重商主义行不通
校新闻网讯 国际经济研究院
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经济透视:重商主义行不通
桑百川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对保护贸易抱有强烈的痴迷,纷纷出台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美国先是宣布振兴出口计划,谋求在未来5年内出口翻一番,并利用金融、财政等手段支持扩大出口,继而又出台进口限制措施。而且,美国商务部还公布了14条建议,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执行力度。英国把扩大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日本则大力支持本国企业海外销售。在致力于扩大出口的同时,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和环境壁垒限制进口,甚至谋求征收碳关税,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成本优势。
这种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是以邻为壑,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流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并无本质区别。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财富的唯一代表,通过对外贸易,获得贸易顺差,贵金属净流入,能够积累更多财富,因而竭力主张鼓励商品出口,限制进口。而今,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之所以死灰复燃,被一些国家推崇,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债务攀升、国内市场需求相对低迷和经济复苏艰难直接相关。他们以为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可以扩大本国企业销售规模,提高企业投资与扩张的欲望,增加就业,政府也可以减轻救助企业的财政负担。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扩大出口本身并没有错。如果是产品自身竞争力提高,或在遵循公平、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建立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或区域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规模扩大无可厚非。但通过滥用政府补贴、政府救济和扶持等手段,扭曲市场,破坏公平、自由贸易规则来扩大出口,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使财政的包袱越背越重,也会损害市场机制的功能,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靠政府扶持继续生存,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还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效仿和政策跟进,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
限制进口更是有害。无论是借口维护公平贸易,通过调整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方法和执行规则,加大限制进口的力度,还是通过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都不过是重商主义的翻版,最终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和贸易体系。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使之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既无益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容易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连锁反应,使全球陷入贸易保护的深渊,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不仅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反而会使就业机会减少。
一些国家一方面推行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另一方面又给中国贴上重商主义的标签。这种对中国的指责完全背离事实。中国主张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还采取多种措施扩大进口,积极鼓励进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技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为其他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带来更多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