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吕越)擘画2025年对外开放新图景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4-12-19)
行至岁末,回望这一年,尽管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个别国家鼓吹所谓“脱钩断链”、构筑所谓“小院高墙”,但中国扩大开放的脚步始终稳健有力。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传递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强烈信号,给出明年重点推进的对外开放着力点。
会议提出,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指引做好2025年对外开放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最高规格的年度经济会议,是判断经济形势的“瞭望塔”,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器”,更是经济工作的“作战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传递出明确信息——中国将以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力度推进对外开放。相关部署展现我国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经济新趋势的决心,也体现以稳定外贸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相较于前几年,本次会议更聚焦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领域开放,体现我国开放重点从制造领域拓展至服务领域的发展新趋势。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体现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相关政策部署举措实、力度大,将为我国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外部增长动力。”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智烜指出。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奇超认为,会议关于对外开放作出的重点任务部署,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于经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准确把握,为全国上下做好2025年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系列开放举措将有利于形成推动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列为明年重点任务。
吕越认为,这表明我国在当前全球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以自主掌控和主动作为的方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强调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在保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主动推进开放进程,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自11月30日起,我国单方面免签范围扩大至38个国家。自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些都是主动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单边开放举措。”王智烜表示,明年我国仍将面临加征关税等潜在风险,但主动作为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实现“稳外贸、稳外资”重要目标。
2025年海南自贸港将全面启动封关运作。刘奇超表示,从财税视角看,特殊的财政税收制度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政策和鲜明特点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既把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作为对冲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宏观调控工具,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重点任务下实现稳外贸、稳外资,又突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快推进研究、制定、落实已写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的“财政税收制度”,尽早出台一揽子更加给力、更有亮点的财税制度安排。
刘奇超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着力降低要素流转环节成本。在现行三张“零关税”清单基础上,尽快研究推出“极简版”进口商品征税目录清单等。二是加大对目标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度。全面对标G20、OECD、WTO制定的财税标准,研究改进补贴政策框架。三是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境外消费回流。着力优化离岛免税政策和管理措施、扩大商品品类、提升消费体验,尽早研究出台进口日用消费品“零关税”政策,更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投资中国”正当时
将“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列为具体举措,吕越认为,这体现中国在当前宏观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对稳定外资、优化经济结构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分化趋势,我国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以提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能够更好满足外资企业对公平、透明、高效市场环境的需求,解决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此外,这也契合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要求,通过与全球规则接轨推动国内改革向纵深推进。
吕越分析指出,这一部署将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一是提升外资准入、服务和保护的效率,稳定外资基本盘,增强外资信心;二是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迈向高端化,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强化中国作为全球投资重要目的地的地位,为国际资本注入更多确定性;四是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释放经济活力,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复苏提供积极推动力。
吕越还指出,“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这一部署,也将带来多方面利好。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开放试点,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电信、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的服务水平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服务需求,助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二是吸引优质外资,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通过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本和资源进入中国,增强外资企业的信心。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服务贸易制高点。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全球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全球价值链融合。服务业开放特别是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试点,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加强跨国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与共赢。
企业出海更顺利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
当前,我国企业加快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出海步伐呈现加快态势。“不出海就出局”正在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同时,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经济、政治和地缘冲突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乱出海必出局”也成为我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提示。王智烜认为,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就是要更好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有力支持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最优配置。他预计,将着重从基础设施、金融支付、售后、信息咨询等方面发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6.4%,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8.1%。“‘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催生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为我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机遇。”王智烜表示,未来应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重点推进机制建设,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加快健全境外廉洁风险防控体系。
附:原文链接
http://114.118.9.73/epaper/index.html?guid=186954828080375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