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周其仁评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败得失
校新闻网讯(记者 殷子期 摄影 吴家亮)3月22日19:00的宁远三层国际报告厅,挤满了前来听报告的贸大学子。他们带着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的疑惑,期待着此次经贸讲坛主讲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的出场。
周其仁先从历史出发点谈起。社会主义理论起源之初,欧文、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贴上失败的标签;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的社会主义理论,虽以逻辑推论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个人类必将迎来的理想社会,但遗憾的是,他们关于“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先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观念至今并未得到成功的实践案例支撑;前苏联的五年计划确实在二战中成功地得以检验,但却未能在长期的和平时期里全身而退。一切精英独干、国家过度干预的做法都会使基层创造力受到漠视,经济活力无法在最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
周其仁教授
我们为什么改革开放?因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以前常说命令就是光源,“那命令照不到的地方怎么办?”周其仁坦言,计划经济的模式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其“弹性不足”却成为了一个正在走上复兴之路的发展中国家致命的弱点。如何发展生产力?放手实践才能发现问题!
“行不行得通?试试看!出了问题?下面有影子!”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到一线去看看基层的办法,从中寻找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早在五十年代,改革就一度在基层萌生过新鲜的嫩芽。在浙江温州地区,当公有制无法调动人民工作积极性的时候,承包、多劳多得等办法就解决了生产力底下的问题。体制有问题的时候最难受的是吃不饱饭的人,自然最有办法的也就是这群人。而改革,即给这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以合法的地位。芜湖的年广久靠炒瓜子号称“中国第一商贩”,正是在邓小平的改革支持下,他的企业得以发展,并增加了就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
周其仁非常赞同著名经济学家顾准提倡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理念。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不能最终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经验主义便在此时得以发挥。他鼓励当代青年立足现实,研究基层中发生的经济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梳理,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和完善。
国际商学院分党委书记范黎波主持讲座
现场座无虚席
贸大学生积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