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就次贷危机问题采访丁志杰副院长
编者按: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较大波动,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全球性经济事件?为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球探体育比分金融学院副院长
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因此,美国对此采取的任何措施,都牵动着全球每一个经济体的神经。那么,此次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记者: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丁志杰:美国是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中心.。至2007年底,各国对美债权超过20万亿美元。美国金融经济崩溃,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是受影响程度不同而已。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的通过,有助于稳定美国金融市场,防止次贷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是有益的。
但也应看到,庞大的救市资金筹措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会推高国债收益率,打压债券价格。同时,救市也相当于将危机的损失从次贷稀释到所有债券甚至全部美元资产,这对美元资产保值增值提出了挑战。
次贷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损失是世界的。如果其他国家放任美国对外转嫁危机的损失,可能会导致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行为,这需要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和重视。
记者:这次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带来怎样的思考?中国以后的金融创新与监管之路如何走得更稳更好?
丁志杰: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不受制约,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滥用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的出现是金融领域的大事,它使信用风险可以流动起来,在市场上进行分散、转移。然而,信用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而且参与者的扩大使得监管更为复杂,链条的延伸反而增加了脆弱性。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市场存在着失灵,特别是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突出。如果一味地放任市场,虚拟经济极容易滋生泡沫。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金融危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金融业的高负债和高杠杆特性,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和监管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金融监管并不是扼杀金融创新,而是保证金融创新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使得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很多的金融创新是对管制的规避,或者发生在管制的盲区,从而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记者:美国的经济结构和我国不一样,两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处于不同阶段,这对于我国安全渡过这次全球金融动荡有何好处?
丁志杰: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消费和投资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维护市场信心,是中国安全渡过这次全球金融动荡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对稳定全球金融的贡献。
记者:中国在这次金融动荡中可能会受到什么损失,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下一步需要寻求怎样的解决方法?
丁志杰:中国的海外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储备超过1.8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元资产。美元贬值和美国资产贬值,使海外资产面临较为严重的缩水。
在危机中损失惨重的国际机构遭遇流动性短缺,可能会减持包括中国在内的资产,加上市场悲观情绪的传染,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
记者: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逐步升级,各国的房贷市场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的房贷是否存在同样的风险?
丁志杰: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容易引发金融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银行危机和当前的次贷危机,都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引起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长达8年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由于外资流入和人民币升值,最近三四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存在一定的泡沫。在去年底,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由于我国房贷需要较高比例的首付,以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及时调控,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风险还不是很大。但是,应该关注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可能长期影响银行房贷业务发展,并且会使相关业务的风险加大。
(原文链接: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jryw/txt/2008-10/14/content_150779.htm
作者:谷秀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