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中华英才》:(李明)静水流深 光而不耀

日期:2023-07-05   编辑:王峥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李明:静水流深 光而不耀

(来源:《中华英才》2023-07-01)

微光炬火,“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1984年,安徽阜阳,在远离城市十八里一个村庄的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叫李明的男孩出生了。那个时候,村庄因远离城市还没有通电,也许那个“明”字,就是父母对光明的期盼吧!

阜阳位于皖北地区,历史上爆发过多次有广泛影响的武装起义。这里民风尚武,精神的强健似乎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人们不服输,“争一口气”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深深影响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人的性格,李明就是这片土壤上生长的苗。

爸爸妈妈没有读过多少书,他们虽然愿意自己的儿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是家庭条件有限,李明放羊、喂鹅、养兔子赚收入,为家庭分担负重。

其实小李明“山中岁月”的快乐是简单的。因为简单,一点点小的物质,都会让他专注。乡村的小学,没有给他什么惊喜,令他心驰神往的是家里仅有的几本旧书和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其中一本书的名字是《上下五千年》,放羊时他反复地翻看,以至书页上都沾有了泥土的味道。一个个光辉的历史人物,都如同一棵棵大树,扎根在他的心里,为他幼小的心灵点燃了人生的微光炬火。而那个半导体收音机却让他吃尽了上课罚站的苦头。刘兰芳、单田芳等人播讲的评书让他入迷,岳飞传、杨家将、辛弃疾抗金的故事、隋唐演义等至今记忆犹新。通常早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正是评书的播报时间,他沉浸在豪杰的世界里,甘愿被罚,也要意犹未尽地听完。即便被罚站在那里,小李明的脑海还在萦绕着战马的嘶鸣,刀枪剑戟的铿锵声。殊不知,正是对书和故事里英雄人物的敬仰,这最初的人生价值观,就在这个时候萌发了。

放羊时无聊,李明还翻阅了家里另一本旧书,那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马列经典著作摘编。小李明读不懂,他努力揣摩,在句与句、词与词中寻找关联,这种寻找,后来竟然成为他做科研的启蒙。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早期,随着阜阳机场的建设,村里通了电、家乡耕地也部分被征收。夜晚有了光明,村庄与集镇、与城市的时空距离发生变化,一切开始急速地改变。十几岁,在李明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亲身经历了家乡从地域性质、物质生活到价值理念的巨大变迁。只是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这种经历对他后来的学术生涯的重要意义。

在村里读完五年制小学,为让孩子有出息,家里安排李明寄宿在几十里外的姨妈家,去读一个郊区的重点中学——阜阳市城郊中学。虽然在原本村里的小学成绩不错,但是到了重点球探体育比分,成绩是排名倒数。从未改变过生活环境的李明用原生态的乡音阅读课文,引来同学们的满堂大笑。初中三年,他慢慢地学,慢慢地赶,不仅过了普通话的关,学习成绩也从倒数,跃升成正数。

初中毕业时,李明的成绩可以继续留校读高中,姨妈鼓励他说,你的成绩还不错,有更多的机会,难道不去试一试吗?于是,他努力考入了市重点文科高中——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从郊区中学到市重点中学,成绩再次倒数,而且高中一年级还不分文理科,这让偏爱文科的李明备受煎熬。他在巩固文科课程的同时,努力学习理科课程,特别是数学。李明的经验是分析,分析标准答案,摸规律,思考题目的“得分点”,在关键“点”上下功夫。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少时候给出的答题思路和要点,与标准答案的得分“点”能很好地重叠,这个功夫后来成为他学习文史哲课程(乃至现在学习)通用的思考方法。一本厚厚的教材或著作,经过充分的阅读,分析思考其内在逻辑体系,李明会努力根据一两页的目录,还原其整本的知识体系。他认为,这与小时候读马列经典著作摘编懵懂的训练是有关的。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高中后期,李明又到了班级正数前几名。他这种由弱而逐步进步的周期,大学又得以重复。他说,自己一路走来都是卡着录取分数线读的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直到今天,他都不认为自己聪明,认为主要是靠坚持。

学业之树,深扎知识土壤长成栋梁之材

学者风范的李明温文尔雅。这位34岁就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的年轻学者,鼻梁上黑色的镜框衬托着他看似普通,却因自信而谦和的脸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杰出学者,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首批北京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任对外经贸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MPA中心主任)、预算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在这些光环笼罩下的李明,淡然平静得如一潭湖水。

大学本科,李明考的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他是华中科技大学以公共管理学院院名招生的第一批本科生。回忆起当年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听专家学者们作人文报告的场景,回味那种美好,那种浓厚、浪漫的人文气息,李明平和的脸色也意气风发了起来。

作为新建的学院,从各个单位抽调来的师资队伍是年轻的创业团队,他们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度,这令在异地读书的李明感受到温暖。李明踏实有韧性,人也淳朴,老师和辅导员也都比较喜欢他。大二时,刚满18周岁的李明就入了党。接触专业一段时间,“善于”找规律的大脑就在潜意识里告诉他,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体系有点杂,有点乱,经济、社会、政治、市政设施等等,不成体系,这令他暗自苦恼。知识该怎么用,就业的方向是什么?在二十年后,他反思起来,才体会到本科那看似杂乱课程学习的四年,正是他博采众取、丰富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

大三时,李明有了自己的主意,他认为学习方向要聚焦、要有方法论支撑,于是暗下决心,读硕士要转换到经济学方向。他去数学系、经济学院旁听课程,为自己的规划铺路。

他最后考取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研。但这个门进得有点难。第一年差四五分没有考上。之后,他在本科球探体育比分附近租了间小房子,一边兼职一边备考。第二年如愿以偿,研究生专业是政治经济学。硕士是三年制,第二年年末,李明经考核提前攻读博士,两个阶段累计五年半毕业。研究生期间,他依然重复了过去进门成绩低,过程中默默地赶,出门时有显著提升的规律。

李明的学术研究,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读博期间,他的时间大量用在读文献、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班上。他的博士论文,是从工业化战略视角,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后来的转向。重点关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如何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他思考的一个主线是为工业化融资,融资的需要催生了一个受控的农村治理体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融资渠道的转换,使得受控的治理体系得以转向灵活、开放。在中国的语境下,为工业化融资主要是通过财政渠道进行的,这也为李明后来转向财政预算研究埋下了伏笔。

博士论文的选题,有鲜明的成长经历的影响。李明亲历了家乡从远郊农村逐步接近城市、融入城市的过程,看到了这一过程对一个个熟悉的亲人和朋友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

积水成渊,学术成就硕果累累

博士即将毕业,从事什么职业的现实课题摆在了李明面前。上海一所重点高校商学院的院长,在参加李明博士论文答辩时向李明伸出了橄榄枝,博导还建议他以师资博士后的渠道留校。李明此前还在一个证券公司有过一段实习经历,也有留下的机会。经过慎重思考,李明签了商学院的聘任合同。

机缘总是很美妙的。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个会议上,他遇到了贸大财税系过来参会的一位年轻教师,后者说球探体育比分刚成立财税系不久,你过来吧,大家一起创业,把它发展好。热血喷张的28岁年华,李明听从内心的召唤,放弃了商学院优厚的条件,投身贸大。

刚到贸大任教时,此前没人教的课程,他就认领。财政学虽然也属于经济学,但非常有专业性,是有门槛的。李明用他一贯学习中总结的方法论,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融通学习,再教授给学生。

与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李明是有短板的,但是这也许不是坏事,没有窠臼,顾忌少无束缚。如何做好工作,李明坚持教学相长。李明承袭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时聆听到的,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理念,努力探索。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传授知识的前提是生产知识。财政学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教材的更新,通常跟不上探索实践的发展。李明就通过研究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努力搞清楚问题产生、演进的脉络,以及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前沿研究,梳理总结,把新知识融入教学。这种方式使得他的大脑如同一台“永动机”,不断更新,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保持了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李明注重课程建设。他教授的《政府预算管理》是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质量评价曾获院系排名前10%,授课案例获教育部教指委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他开发的本科交叉课程《财税政策与宏观经济》,重点基于改革开放史,从财政视角讲好我国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故事。他自建的研究生课程《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前沿专题》,着重讲授财税体制改革在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价也曾获院系排名前10%。他本人也因以上这些成绩,获评校优秀教学奖和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近年来,李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20 余篇,指导硕士生20余人、博士生 12 人。在科研育人过程中,他聚焦形成完备知识体系,统筹推进学生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教材和学术文献“三位一体”的学习。他指导的博士生多人在国内外顶级或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入职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

虽然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但李明也从不敢以任何理由,放松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标准和要求。他依然不停地学习,完善更新知识体系,努力保持在前沿的状态。

李明视讲台为圣坛,不敢有所懈怠。如要上课,他至少要提前两天,再重新系统整理已熟练使用多次的PPT,临上课前的晚间还要再琢磨如何讲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他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

对于外出学术交流,他也极为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希望自己有所提升、听众有所收获,能有更好的交流和共鸣。追求完美,李明对自己是严苛的。

积水成渊,他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8年底,34岁的李明破格评为正教授,2019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项目立项为契机,李明逐步聚焦开展预算理论与政策研究。同时也是以项目为依托,2022年,他申请并获批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预算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兼任主任。

在谈到如何增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时,李明说,服务决策咨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但政策的调试性也比较快,如果学术研究仅跟着政策走,这种研究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可能会不够。他认为,理论研究要立足深层次问题开展,工作要有前瞻性,能在长远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问及对年轻学子有何寄语,李明诚恳地说,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自己走过的路来说,一个建议是,研究要逐步聚焦,找到一个前沿方向去深耕,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仅仅立足于写文章,要努力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成为所在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学者。

39岁,多么好的年华!李明以深水静流的方式,光而不耀,立足本职岗位,为社会、为国家做着一个年轻学者应有的奉献。

 

关闭

《中华英才》:(李明)静水流深 光而不耀

日期:2023-07-05   编辑:王峥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李明:静水流深 光而不耀

(来源:《中华英才》2023-07-01)

微光炬火,“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1984年,安徽阜阳,在远离城市十八里一个村庄的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叫李明的男孩出生了。那个时候,村庄因远离城市还没有通电,也许那个“明”字,就是父母对光明的期盼吧!

阜阳位于皖北地区,历史上爆发过多次有广泛影响的武装起义。这里民风尚武,精神的强健似乎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人们不服输,“争一口气”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深深影响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人的性格,李明就是这片土壤上生长的苗。

爸爸妈妈没有读过多少书,他们虽然愿意自己的儿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是家庭条件有限,李明放羊、喂鹅、养兔子赚收入,为家庭分担负重。

其实小李明“山中岁月”的快乐是简单的。因为简单,一点点小的物质,都会让他专注。乡村的小学,没有给他什么惊喜,令他心驰神往的是家里仅有的几本旧书和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其中一本书的名字是《上下五千年》,放羊时他反复地翻看,以至书页上都沾有了泥土的味道。一个个光辉的历史人物,都如同一棵棵大树,扎根在他的心里,为他幼小的心灵点燃了人生的微光炬火。而那个半导体收音机却让他吃尽了上课罚站的苦头。刘兰芳、单田芳等人播讲的评书让他入迷,岳飞传、杨家将、辛弃疾抗金的故事、隋唐演义等至今记忆犹新。通常早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正是评书的播报时间,他沉浸在豪杰的世界里,甘愿被罚,也要意犹未尽地听完。即便被罚站在那里,小李明的脑海还在萦绕着战马的嘶鸣,刀枪剑戟的铿锵声。殊不知,正是对书和故事里英雄人物的敬仰,这最初的人生价值观,就在这个时候萌发了。

放羊时无聊,李明还翻阅了家里另一本旧书,那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马列经典著作摘编。小李明读不懂,他努力揣摩,在句与句、词与词中寻找关联,这种寻找,后来竟然成为他做科研的启蒙。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早期,随着阜阳机场的建设,村里通了电、家乡耕地也部分被征收。夜晚有了光明,村庄与集镇、与城市的时空距离发生变化,一切开始急速地改变。十几岁,在李明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亲身经历了家乡从地域性质、物质生活到价值理念的巨大变迁。只是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这种经历对他后来的学术生涯的重要意义。

在村里读完五年制小学,为让孩子有出息,家里安排李明寄宿在几十里外的姨妈家,去读一个郊区的重点中学——阜阳市城郊中学。虽然在原本村里的小学成绩不错,但是到了重点球探体育比分,成绩是排名倒数。从未改变过生活环境的李明用原生态的乡音阅读课文,引来同学们的满堂大笑。初中三年,他慢慢地学,慢慢地赶,不仅过了普通话的关,学习成绩也从倒数,跃升成正数。

初中毕业时,李明的成绩可以继续留校读高中,姨妈鼓励他说,你的成绩还不错,有更多的机会,难道不去试一试吗?于是,他努力考入了市重点文科高中——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从郊区中学到市重点中学,成绩再次倒数,而且高中一年级还不分文理科,这让偏爱文科的李明备受煎熬。他在巩固文科课程的同时,努力学习理科课程,特别是数学。李明的经验是分析,分析标准答案,摸规律,思考题目的“得分点”,在关键“点”上下功夫。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少时候给出的答题思路和要点,与标准答案的得分“点”能很好地重叠,这个功夫后来成为他学习文史哲课程(乃至现在学习)通用的思考方法。一本厚厚的教材或著作,经过充分的阅读,分析思考其内在逻辑体系,李明会努力根据一两页的目录,还原其整本的知识体系。他认为,这与小时候读马列经典著作摘编懵懂的训练是有关的。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高中后期,李明又到了班级正数前几名。他这种由弱而逐步进步的周期,大学又得以重复。他说,自己一路走来都是卡着录取分数线读的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直到今天,他都不认为自己聪明,认为主要是靠坚持。

学业之树,深扎知识土壤长成栋梁之材

学者风范的李明温文尔雅。这位34岁就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的年轻学者,鼻梁上黑色的镜框衬托着他看似普通,却因自信而谦和的脸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杰出学者,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首批北京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任对外经贸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MPA中心主任)、预算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在这些光环笼罩下的李明,淡然平静得如一潭湖水。

大学本科,李明考的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他是华中科技大学以公共管理学院院名招生的第一批本科生。回忆起当年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听专家学者们作人文报告的场景,回味那种美好,那种浓厚、浪漫的人文气息,李明平和的脸色也意气风发了起来。

作为新建的学院,从各个单位抽调来的师资队伍是年轻的创业团队,他们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度,这令在异地读书的李明感受到温暖。李明踏实有韧性,人也淳朴,老师和辅导员也都比较喜欢他。大二时,刚满18周岁的李明就入了党。接触专业一段时间,“善于”找规律的大脑就在潜意识里告诉他,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体系有点杂,有点乱,经济、社会、政治、市政设施等等,不成体系,这令他暗自苦恼。知识该怎么用,就业的方向是什么?在二十年后,他反思起来,才体会到本科那看似杂乱课程学习的四年,正是他博采众取、丰富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

大三时,李明有了自己的主意,他认为学习方向要聚焦、要有方法论支撑,于是暗下决心,读硕士要转换到经济学方向。他去数学系、经济学院旁听课程,为自己的规划铺路。

他最后考取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研。但这个门进得有点难。第一年差四五分没有考上。之后,他在本科球探体育比分附近租了间小房子,一边兼职一边备考。第二年如愿以偿,研究生专业是政治经济学。硕士是三年制,第二年年末,李明经考核提前攻读博士,两个阶段累计五年半毕业。研究生期间,他依然重复了过去进门成绩低,过程中默默地赶,出门时有显著提升的规律。

李明的学术研究,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读博期间,他的时间大量用在读文献、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班上。他的博士论文,是从工业化战略视角,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后来的转向。重点关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如何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他思考的一个主线是为工业化融资,融资的需要催生了一个受控的农村治理体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融资渠道的转换,使得受控的治理体系得以转向灵活、开放。在中国的语境下,为工业化融资主要是通过财政渠道进行的,这也为李明后来转向财政预算研究埋下了伏笔。

博士论文的选题,有鲜明的成长经历的影响。李明亲历了家乡从远郊农村逐步接近城市、融入城市的过程,看到了这一过程对一个个熟悉的亲人和朋友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

积水成渊,学术成就硕果累累

博士即将毕业,从事什么职业的现实课题摆在了李明面前。上海一所重点高校商学院的院长,在参加李明博士论文答辩时向李明伸出了橄榄枝,博导还建议他以师资博士后的渠道留校。李明此前还在一个证券公司有过一段实习经历,也有留下的机会。经过慎重思考,李明签了商学院的聘任合同。

机缘总是很美妙的。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个会议上,他遇到了贸大财税系过来参会的一位年轻教师,后者说球探体育比分刚成立财税系不久,你过来吧,大家一起创业,把它发展好。热血喷张的28岁年华,李明听从内心的召唤,放弃了商学院优厚的条件,投身贸大。

刚到贸大任教时,此前没人教的课程,他就认领。财政学虽然也属于经济学,但非常有专业性,是有门槛的。李明用他一贯学习中总结的方法论,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融通学习,再教授给学生。

与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李明是有短板的,但是这也许不是坏事,没有窠臼,顾忌少无束缚。如何做好工作,李明坚持教学相长。李明承袭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时聆听到的,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理念,努力探索。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传授知识的前提是生产知识。财政学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教材的更新,通常跟不上探索实践的发展。李明就通过研究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努力搞清楚问题产生、演进的脉络,以及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前沿研究,梳理总结,把新知识融入教学。这种方式使得他的大脑如同一台“永动机”,不断更新,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保持了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李明注重课程建设。他教授的《政府预算管理》是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质量评价曾获院系排名前10%,授课案例获教育部教指委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他开发的本科交叉课程《财税政策与宏观经济》,重点基于改革开放史,从财政视角讲好我国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故事。他自建的研究生课程《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前沿专题》,着重讲授财税体制改革在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价也曾获院系排名前10%。他本人也因以上这些成绩,获评校优秀教学奖和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近年来,李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20 余篇,指导硕士生20余人、博士生 12 人。在科研育人过程中,他聚焦形成完备知识体系,统筹推进学生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教材和学术文献“三位一体”的学习。他指导的博士生多人在国内外顶级或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入职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

虽然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但李明也从不敢以任何理由,放松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标准和要求。他依然不停地学习,完善更新知识体系,努力保持在前沿的状态。

李明视讲台为圣坛,不敢有所懈怠。如要上课,他至少要提前两天,再重新系统整理已熟练使用多次的PPT,临上课前的晚间还要再琢磨如何讲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他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

对于外出学术交流,他也极为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希望自己有所提升、听众有所收获,能有更好的交流和共鸣。追求完美,李明对自己是严苛的。

积水成渊,他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8年底,34岁的李明破格评为正教授,2019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项目立项为契机,李明逐步聚焦开展预算理论与政策研究。同时也是以项目为依托,2022年,他申请并获批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预算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兼任主任。

在谈到如何增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时,李明说,服务决策咨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但政策的调试性也比较快,如果学术研究仅跟着政策走,这种研究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可能会不够。他认为,理论研究要立足深层次问题开展,工作要有前瞻性,能在长远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问及对年轻学子有何寄语,李明诚恳地说,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自己走过的路来说,一个建议是,研究要逐步聚焦,找到一个前沿方向去深耕,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仅仅立足于写文章,要努力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成为所在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学者。

39岁,多么好的年华!李明以深水静流的方式,光而不耀,立足本职岗位,为社会、为国家做着一个年轻学者应有的奉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