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国际经济评论》:(董秀成)欧洲能源危机对国际能源市场和能源格局的影响(缩略版)

日期:2023-01-29   编辑:雨晴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公众号 2023-01-16

潘家华、董秀成、崔洪建、丁纯、严兵

2022年2月开始并持续至今的俄乌危机是2014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的大爆发,也是冷战结束三十多年来欧洲地缘政治的最大乱局。俄乌危机促使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不料却导致欧洲能源危机爆发。欧洲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困境。

目前,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对世界能源市场和格局产生了现实影响,甚至从长远上冲击全球能源格局。

一、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动荡

俄乌危机效应席卷全球,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尤其是推高了全球能源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传导效应,提升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具体而言,俄乌危机造成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上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及引起俄罗斯实施反制裁措施,这些引发国际能源市场担忧可能出现油气供应中断,国际油气价格因此大幅上涨,而且处于强烈的高位震荡状态。

根据金联创监测数据,2022年上半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均价为101.52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3.17%;布伦特(BRENT)原油均价104.58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0.32%。2022年8月15日彭博社报道,在俄乌危机和俄罗斯出口天然气遭受西方制裁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的价格飙升。2022年8月初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的价格差不多是柴油的2倍,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则基本上达到高硫燃料油和丙烷的3倍。

截至目前,俄乌危机尚未出现和平的迹象,欧洲能源危机依然严重,导致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动荡。

二、欧洲短期内难以摆脱能源短缺的局面

长期以来,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关系高度融合,难解难分,达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界,这恰恰是俄罗斯充分利用这种紧密关系、与乌克兰发生冲突的最大底气。

从贸易地理方向看,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洲。以天然气为例,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苏联就通过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而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有7条天然气管道被用于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大约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80%左右。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统计数据,2021年俄罗斯年出口煤炭2.38亿吨,其中出口到欧洲0.76亿吨,占其总出口的32%;俄罗斯出口原油470万桶/日,其中出口到欧洲230万桶/日,占其总出口的49%;俄罗斯年出口天然气2520亿立方米,其中出口到欧洲1865亿立方米,占其总出口的74%。

根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数据,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占比分别是46%、27%和45%。在欧盟内部,“领头羊”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程度非常高,德国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以天然气为例,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数据,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563亿立方米,占其总进口的55.2%。目前,对于欧洲天然气进口而言,除了从俄罗斯进口之外,还有其他少数进口通道,不过这些天然气来源地基本上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难以向欧洲增加天然气出口。当然,欧洲可以加快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天然气进口,不过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欧洲自诩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和引领者,长期以来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己任,长期宣扬其能源转型政策和全球绿色发展理念,自我标榜为世界低碳转型的领袖。然而,面对当前能源危机,能源安全政策又重新回到欧盟能源政策的最高层面,因为欧盟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如果无法保护自身能源安全,那么就无法追求能源转型和能源公平。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理念多么先进,口号多么响亮,理想多么丰满,愿望多么美好,任何人都不可能无视现实,任何政府都无法割裂理想与现实。基于严酷的能源安全现实,欧盟只能正视复杂的困境,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目前来看,煤炭自然便成为解决欧洲能源危机的重要依靠和抓手,能源的开源节流也成为其必然的政策选择。

可以预判,在短期内,难以化解欧洲能源危机。

三、俄罗斯被迫调整能源战略

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大国,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形成全球石油生产的“三足鼎立”局面,其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国际油价。

从油气资源看,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国内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078亿桶,位居世界第五,占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的6.2%;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7.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9.9%。

从生产能力看,俄罗斯是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大国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12月,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每天1125万桶,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石油日总产量的11.41%;天然气年产量为761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天然气年总产量的18.46%。

从贸易规模看,俄罗斯也是油气出口大国之一。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俄罗斯出口石油2.3亿吨,位居世界第二;出口天然气203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俄罗斯而言,俄乌危机以来,其必须面对其他国家的战略取向。

首先,美国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在欧洲强化军事部署,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持续扩张,抗衡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应对俄乌危机,加强与欧洲的合作,构建美欧全面制裁俄罗斯的联盟,遏制俄罗斯经济发展,阻碍俄罗斯复兴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不断强化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金融制裁,通过制裁来制造俄罗斯的内部混乱,鼓动“颜色革命”来改变俄罗斯政权。

其次,欧洲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加快能源转型步伐,能源进口多元化,尽快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短期内,实施对俄罗斯煤炭和石油的进口禁令;在中期,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长期内,持续强化欧盟内部能源政策协调和布局,更加重视能源系统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避免内部政策混乱。

再次,日本可能采取以下战略。短期内,日本将与美国合作,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包括限制煤炭和石油的进口,但不会针对天然气贸易实施制裁。一旦俄乌危机结束,日本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将逐步恢复,日本会与俄罗斯加强合作以获取更多的能源,而且两国在油气通道方面会保持合作关系。

最后,印度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在美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寻求战略平衡;持续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将俄罗斯作为重要油气进口来源;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同时,保持与中国的竞争态势。

针对上述判断,预计俄罗斯将被迫对国家能源战略进行调整。从未来趋势来看,俄罗斯背靠欧亚大陆的国家战略可能不会轻易改变,在继续努力融入欧洲的同时,强化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其能源出口市场东移战略将被提升到更高的国家战略层次。

四、美国将继续强化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掌控力

美国不断怂恿或拱火俄乌危机具有以下目的:一是通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开展军售来沉重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二是通过俄乌危机推动欧洲乃至全球资本大量回流美国金融市场,配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实施的货币收紧政策,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稳定与欧洲之间的所谓“团结”,强化其进一步控制欧洲的能力。

美国一再倡议,欧洲应该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作为欧洲逐渐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天然气进口需要基础设施,而欧洲目前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都在满负荷运行,也就是说进口增加必然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现实压力。如果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要替代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天然气,即大概按每年500亿立方米计算,那么需要增加进口3600万吨左右的液化天然气,相当于目前一半的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10%,这便需要新建相关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为了稳住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尤其在其天然气产量增加的情况下,美国竭力阻挠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北溪2号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甚至不惜对管道建设相关方挥舞制裁大棒,导致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曾力推用美国液化天然气替代部分俄罗斯天然气,要求德国终止北溪2号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拜登上台后,更加努力阻挠这条管道的运营,让已经建成并可以正式运营的管道搁置起来。目前基本可以预知这条管道未来的命运,可谓是“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俄乌危机爆发给美国实现欧洲战略目标提供了一次重大契机,为强化美欧联盟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背景下,美国再次提出为欧洲提供能源保障,尤其是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

五、中东地区将是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陆的交汇处,战略地位突出,而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俄乌危机爆发之后,中东拥有更加突出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预计在未来还将是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地区。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会采取相应的中东战略。

一是美国战略。继续推进大中东“颜色革命”,试图推翻在中东的所有反美政权;继续在中东保持军事存在,确保海湾盟国尤其是以色列的主权安全,进一步威慑伊朗等国家;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确保油气供应和通道安全,维系美国石油美元霸权是其战略重点。

二是俄罗斯战略。首先,保持在中东驻军,确保叙利亚政权不被更换,平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军事力量;其次,加强与伊朗等国家之间的合作,包括军事合作和能源合作;再次,巩固与土耳其等国的能源合作关系,维系与以色列之间的战略稳定关系;最后,通过在中东加强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战略上持续博弈。

三是欧盟战略。在军事上强化在中东的部署,确保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畅通无阻,保障从中东进口的能源通道安全;强化与资源国之间稳固的能源合作关系,确保中东向欧洲稳定供应油气资源;在伊朗核问题上,继续保持自身战略地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形成某种战略共识,与美国之间开展战略博弈,促使美国重回《伊朗核协议》,以确保油气供应安全稳定。

四是日本战略。以援助换中东地区的油气供应;瞄准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分歧,从中获取利益;顶住美国压力,继续与伊朗保持能源合作关系。

五是印度战略。不顾美国压力,与伊朗全面合作;加大与中东地区的能源贸易,建设相应的能源输送网和能源港。

六、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可能加剧

这里所说的中亚地区,主要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阿富汗、阿塞拜疆等国家。在中亚地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各自的战略。

美国战略。通过使用“颜色革命”等各种手段来推翻在中亚的亲俄罗斯政权,在战略上遏制俄罗斯;通过外交手段,支持本国公司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在中亚加强与欧洲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针对里海油气通道走向开展博弈,确保欧美国家的能源安全利益。

俄罗斯战略。将中亚看成传统势力范围,遏制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扩张;积极恢复中亚的统一电力系统并与俄罗斯电力系统相衔接,在经济上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与相互融合;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排挤其他国家过度介入;参与解决里海争端问题,发挥区域大国的作用;利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强化政治和军事控制,确保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尤其是避免中亚国家全面倒向西方。

欧洲战略。在中亚,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合作关系;博弈油气管道建设及其走向,增加油气进口,尤其是天然气进口,试图扭转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局面;提倡建立天然气供应的保障机制。

日本战略。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以获取更多能源;鼓励本国公司参股中亚油气公司,获取稳定的油气来源;以经济援助换取油气资源。

印度战略。强化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巩固在中亚的影响力,获取比较稳定的油气资源;鼓励本国公司参与在中亚的油气资源开发。

七、亚太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日趋复杂

亚太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异常激烈,博弈重点是控制能源运输通道和争夺海上油气资源。核心博弈则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其中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将是两国博弈的重点。美国通过岛链以及诸多双边军事同盟,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试图在地理上包围中国,在能源通道上控制中国。

在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主要国家会采取相应战略。

美国战略。实施所谓的“印太战略”,利用朝鲜核问题、中国南海等敏感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并采取贸易制裁、金融制裁和技术制裁等措施,控制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全面遏制和围堵中国崛起,试图维系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在战略上抑制俄罗斯发展,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扶持东盟势力,联合印度和澳大利亚,确保海上油气运输通畅。

俄罗斯战略。强化实施能源战略东移,加强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保持与其他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合作,争取与亚太地区多个消费大国形成多个买家、一个卖家的供求关系,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日本战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加强与东亚各国的能源合作,继续推动建立亚洲能源共同市场,减轻长期形成的东亚能源进口价格高于欧美能源进口价格带来亚洲“能源溢价”的影响,促进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能源安全合作。

印度战略。在日益复杂的亚太区域,印度试图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保持地缘政治平衡,利用外交手段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全面扩大与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

总体而言,俄乌危机和欧洲能源危机对全球能源格局已经产生严重冲击,对于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将被迫加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将加速能源转型步伐;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势必加剧,中东主要产油国将对油气贸易流向进行调整,增加对欧洲方向的出口,减少对亚洲的出口;俄罗斯被迫调整能源战略,势必将市场重点由欧洲转向亚洲;在中亚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可能加剧,博弈的重点是油气贸易流向。在未来全球能源格局中,中国会保持消费大国地位,在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发挥大国作用,将与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同时加强与中亚和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

(作者简介:董秀成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BC3Aj2rOXo6MT2kIIW5ew 


关闭

《国际经济评论》:(董秀成)欧洲能源危机对国际能源市场和能源格局的影响(缩略版)

日期:2023-01-29   编辑:雨晴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公众号 2023-01-16

潘家华、董秀成、崔洪建、丁纯、严兵

2022年2月开始并持续至今的俄乌危机是2014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的大爆发,也是冷战结束三十多年来欧洲地缘政治的最大乱局。俄乌危机促使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不料却导致欧洲能源危机爆发。欧洲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困境。

目前,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对世界能源市场和格局产生了现实影响,甚至从长远上冲击全球能源格局。

一、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动荡

俄乌危机效应席卷全球,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尤其是推高了全球能源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传导效应,提升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具体而言,俄乌危机造成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上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及引起俄罗斯实施反制裁措施,这些引发国际能源市场担忧可能出现油气供应中断,国际油气价格因此大幅上涨,而且处于强烈的高位震荡状态。

根据金联创监测数据,2022年上半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均价为101.52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3.17%;布伦特(BRENT)原油均价104.58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0.32%。2022年8月15日彭博社报道,在俄乌危机和俄罗斯出口天然气遭受西方制裁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的价格飙升。2022年8月初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的价格差不多是柴油的2倍,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则基本上达到高硫燃料油和丙烷的3倍。

截至目前,俄乌危机尚未出现和平的迹象,欧洲能源危机依然严重,导致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动荡。

二、欧洲短期内难以摆脱能源短缺的局面

长期以来,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关系高度融合,难解难分,达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界,这恰恰是俄罗斯充分利用这种紧密关系、与乌克兰发生冲突的最大底气。

从贸易地理方向看,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洲。以天然气为例,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苏联就通过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而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有7条天然气管道被用于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大约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80%左右。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统计数据,2021年俄罗斯年出口煤炭2.38亿吨,其中出口到欧洲0.76亿吨,占其总出口的32%;俄罗斯出口原油470万桶/日,其中出口到欧洲230万桶/日,占其总出口的49%;俄罗斯年出口天然气2520亿立方米,其中出口到欧洲1865亿立方米,占其总出口的74%。

根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数据,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占比分别是46%、27%和45%。在欧盟内部,“领头羊”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程度非常高,德国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以天然气为例,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数据,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563亿立方米,占其总进口的55.2%。目前,对于欧洲天然气进口而言,除了从俄罗斯进口之外,还有其他少数进口通道,不过这些天然气来源地基本上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难以向欧洲增加天然气出口。当然,欧洲可以加快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天然气进口,不过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欧洲自诩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和引领者,长期以来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己任,长期宣扬其能源转型政策和全球绿色发展理念,自我标榜为世界低碳转型的领袖。然而,面对当前能源危机,能源安全政策又重新回到欧盟能源政策的最高层面,因为欧盟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如果无法保护自身能源安全,那么就无法追求能源转型和能源公平。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理念多么先进,口号多么响亮,理想多么丰满,愿望多么美好,任何人都不可能无视现实,任何政府都无法割裂理想与现实。基于严酷的能源安全现实,欧盟只能正视复杂的困境,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目前来看,煤炭自然便成为解决欧洲能源危机的重要依靠和抓手,能源的开源节流也成为其必然的政策选择。

可以预判,在短期内,难以化解欧洲能源危机。

三、俄罗斯被迫调整能源战略

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大国,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形成全球石油生产的“三足鼎立”局面,其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国际油价。

从油气资源看,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国内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078亿桶,位居世界第五,占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的6.2%;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7.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9.9%。

从生产能力看,俄罗斯是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大国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12月,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每天1125万桶,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石油日总产量的11.41%;天然气年产量为761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天然气年总产量的18.46%。

从贸易规模看,俄罗斯也是油气出口大国之一。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俄罗斯出口石油2.3亿吨,位居世界第二;出口天然气203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俄罗斯而言,俄乌危机以来,其必须面对其他国家的战略取向。

首先,美国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在欧洲强化军事部署,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持续扩张,抗衡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应对俄乌危机,加强与欧洲的合作,构建美欧全面制裁俄罗斯的联盟,遏制俄罗斯经济发展,阻碍俄罗斯复兴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不断强化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金融制裁,通过制裁来制造俄罗斯的内部混乱,鼓动“颜色革命”来改变俄罗斯政权。

其次,欧洲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加快能源转型步伐,能源进口多元化,尽快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短期内,实施对俄罗斯煤炭和石油的进口禁令;在中期,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长期内,持续强化欧盟内部能源政策协调和布局,更加重视能源系统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避免内部政策混乱。

再次,日本可能采取以下战略。短期内,日本将与美国合作,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包括限制煤炭和石油的进口,但不会针对天然气贸易实施制裁。一旦俄乌危机结束,日本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将逐步恢复,日本会与俄罗斯加强合作以获取更多的能源,而且两国在油气通道方面会保持合作关系。

最后,印度可能采取以下战略。在美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寻求战略平衡;持续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将俄罗斯作为重要油气进口来源;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同时,保持与中国的竞争态势。

针对上述判断,预计俄罗斯将被迫对国家能源战略进行调整。从未来趋势来看,俄罗斯背靠欧亚大陆的国家战略可能不会轻易改变,在继续努力融入欧洲的同时,强化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其能源出口市场东移战略将被提升到更高的国家战略层次。

四、美国将继续强化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掌控力

美国不断怂恿或拱火俄乌危机具有以下目的:一是通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开展军售来沉重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二是通过俄乌危机推动欧洲乃至全球资本大量回流美国金融市场,配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实施的货币收紧政策,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稳定与欧洲之间的所谓“团结”,强化其进一步控制欧洲的能力。

美国一再倡议,欧洲应该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作为欧洲逐渐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天然气进口需要基础设施,而欧洲目前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都在满负荷运行,也就是说进口增加必然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现实压力。如果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要替代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天然气,即大概按每年500亿立方米计算,那么需要增加进口3600万吨左右的液化天然气,相当于目前一半的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10%,这便需要新建相关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为了稳住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尤其在其天然气产量增加的情况下,美国竭力阻挠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北溪2号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甚至不惜对管道建设相关方挥舞制裁大棒,导致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曾力推用美国液化天然气替代部分俄罗斯天然气,要求德国终止北溪2号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拜登上台后,更加努力阻挠这条管道的运营,让已经建成并可以正式运营的管道搁置起来。目前基本可以预知这条管道未来的命运,可谓是“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俄乌危机爆发给美国实现欧洲战略目标提供了一次重大契机,为强化美欧联盟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背景下,美国再次提出为欧洲提供能源保障,尤其是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

五、中东地区将是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陆的交汇处,战略地位突出,而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俄乌危机爆发之后,中东拥有更加突出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预计在未来还将是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地区。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会采取相应的中东战略。

一是美国战略。继续推进大中东“颜色革命”,试图推翻在中东的所有反美政权;继续在中东保持军事存在,确保海湾盟国尤其是以色列的主权安全,进一步威慑伊朗等国家;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确保油气供应和通道安全,维系美国石油美元霸权是其战略重点。

二是俄罗斯战略。首先,保持在中东驻军,确保叙利亚政权不被更换,平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军事力量;其次,加强与伊朗等国家之间的合作,包括军事合作和能源合作;再次,巩固与土耳其等国的能源合作关系,维系与以色列之间的战略稳定关系;最后,通过在中东加强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战略上持续博弈。

三是欧盟战略。在军事上强化在中东的部署,确保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畅通无阻,保障从中东进口的能源通道安全;强化与资源国之间稳固的能源合作关系,确保中东向欧洲稳定供应油气资源;在伊朗核问题上,继续保持自身战略地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形成某种战略共识,与美国之间开展战略博弈,促使美国重回《伊朗核协议》,以确保油气供应安全稳定。

四是日本战略。以援助换中东地区的油气供应;瞄准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分歧,从中获取利益;顶住美国压力,继续与伊朗保持能源合作关系。

五是印度战略。不顾美国压力,与伊朗全面合作;加大与中东地区的能源贸易,建设相应的能源输送网和能源港。

六、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可能加剧

这里所说的中亚地区,主要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阿富汗、阿塞拜疆等国家。在中亚地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各自的战略。

美国战略。通过使用“颜色革命”等各种手段来推翻在中亚的亲俄罗斯政权,在战略上遏制俄罗斯;通过外交手段,支持本国公司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在中亚加强与欧洲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针对里海油气通道走向开展博弈,确保欧美国家的能源安全利益。

俄罗斯战略。将中亚看成传统势力范围,遏制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扩张;积极恢复中亚的统一电力系统并与俄罗斯电力系统相衔接,在经济上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与相互融合;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排挤其他国家过度介入;参与解决里海争端问题,发挥区域大国的作用;利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强化政治和军事控制,确保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尤其是避免中亚国家全面倒向西方。

欧洲战略。在中亚,积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合作关系;博弈油气管道建设及其走向,增加油气进口,尤其是天然气进口,试图扭转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局面;提倡建立天然气供应的保障机制。

日本战略。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以获取更多能源;鼓励本国公司参股中亚油气公司,获取稳定的油气来源;以经济援助换取油气资源。

印度战略。强化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巩固在中亚的影响力,获取比较稳定的油气资源;鼓励本国公司参与在中亚的油气资源开发。

七、亚太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日趋复杂

亚太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异常激烈,博弈重点是控制能源运输通道和争夺海上油气资源。核心博弈则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其中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将是两国博弈的重点。美国通过岛链以及诸多双边军事同盟,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试图在地理上包围中国,在能源通道上控制中国。

在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主要国家会采取相应战略。

美国战略。实施所谓的“印太战略”,利用朝鲜核问题、中国南海等敏感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并采取贸易制裁、金融制裁和技术制裁等措施,控制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全面遏制和围堵中国崛起,试图维系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在战略上抑制俄罗斯发展,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扶持东盟势力,联合印度和澳大利亚,确保海上油气运输通畅。

俄罗斯战略。强化实施能源战略东移,加强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保持与其他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合作,争取与亚太地区多个消费大国形成多个买家、一个卖家的供求关系,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日本战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加强与东亚各国的能源合作,继续推动建立亚洲能源共同市场,减轻长期形成的东亚能源进口价格高于欧美能源进口价格带来亚洲“能源溢价”的影响,促进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能源安全合作。

印度战略。在日益复杂的亚太区域,印度试图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保持地缘政治平衡,利用外交手段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全面扩大与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

总体而言,俄乌危机和欧洲能源危机对全球能源格局已经产生严重冲击,对于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将被迫加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将加速能源转型步伐;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势必加剧,中东主要产油国将对油气贸易流向进行调整,增加对欧洲方向的出口,减少对亚洲的出口;俄罗斯被迫调整能源战略,势必将市场重点由欧洲转向亚洲;在中亚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可能加剧,博弈的重点是油气贸易流向。在未来全球能源格局中,中国会保持消费大国地位,在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发挥大国作用,将与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同时加强与中亚和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

(作者简介:董秀成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BC3Aj2rOXo6MT2kIIW5ew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