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想大讨论
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2022年8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球探体育比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暨思政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陶好飞、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孙晓霞、学系主任、支部书记、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专家组成员原珂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院长助理王宇航主持。
本次会议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主题,与会教师围绕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聚焦“大思政”建设、打造思政金课和推动思政课数字化部署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达成诸多共识,如建设贸大特色的数字资源、打造“四史”思政课程群、完善集体备课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助教体系、强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等。
陶好飞院长认为,“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党中央对思政课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大思政观理念的贯彻落实。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目的就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方位育人的生态和机制。孙晓霞书记认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是立院之本,围绕思政课建设要做到破立并举,既要破解思政课教学的痛点难点,又要推动形成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崭新格局。
王志民教授围绕为中青年教师搭建思政课教学交流平台展开讨论,应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良性教学研究氛围。刘建萍教授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作用,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分设置。赵崔莉教授认为,要加强理论研究,把在伟大思想引领下创造的伟大成就引入思政课堂,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童晋教授认为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数字化建设,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展开讨论。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跨学系的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黄传根副教授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及时更新和追踪,应该从长远角度谋划数字化课程的录制,避免重复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小班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徐凯峰副教授围绕教学岗教师职称评定、教学奖励、教学工作量认定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完善激励机制。马巍老师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但要坚持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原则。要凸显数字思政课的贸大特色。濮灵副教授围绕建设和用好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问题进行了讨论。付泽宇老师认为要完善助教体系、推进实践课创新,避免实践课形式化表面化。崔晨涛老师围绕构建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刘少航老师认为要充分发挥团总支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课程助教工作中来。吴穹老师认为要丰富教学资源库如思政课重难点问题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录制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专家组成员原珂老师指出,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讨论很有意义,本次大讨论富有成效,取得了预期效果,下一步要围绕会议共识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