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实践故事(一)| 读不尽的“勐泐”之书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球探体育比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等文件要求,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组织开展2021年新入职教师国情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在服务社会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2021年10月中旬,37名新入职教师分赴新疆石河子、新疆克拉玛依、山东青岛、云南西双版纳、海南海口五个实践地,拉开了他们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智库建设的实践序幕。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体悟生活、思索当下、升华心境、感召使命的过程,他们用真实细腻的笔触与镜头,呈现属于自己、更属于贸大青年教师的实践故事。
读不尽的“勐泐”之书
西双版纳分团、英语学院2021年新入职教师 赵冬旭
2021年10月12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项洁书记与人事处黄佑春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四位新入职教师开启了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目的地的“国情教育”之行。
走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嘎洒机场,迎接我们的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以下简称“傣医药”)、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职院”)的领导和教师,以及正在州政府挂职的梅涛老师;此外,还有那葳蕤的树木、珍奇的花草、热烈而湿润的空气、随处可见的傣语文字以及我们半懂不懂的西南官话。自此,我们一行博士生正式走出了象牙塔,走向西双版纳的街头巷尾和菁菁校园,试图读懂这本熟悉而又陌生的“无字之书”。
一、办学的艰辛与困难
翌日,我们便从傣医药与职院老师所举办的交流座谈会上了解到,在州内筹办高校并维护运营,实在困难重重、筚路蓝缕。以年轻的傣医药为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建立于2017年,傣医药学院现有千余名学生,可实际在编教职工仅有不到50人,且仍和职院合用一个占地不大的校园。尽管是教育部的帮扶对象之一,傣医药的办学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由于各方面原因,教职工的条件及待遇无法做到尽如人意,这导致人才引进工作较难展开;师资短缺带来了教研质量不高、教师任务过重等问题,进而又加重了人才的流失。在和学院英语老师交流后,我惊讶于他们每周20个课时的工作量以及附加的行政职责。在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必然会有一定的损失。虽然有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银龄”教师以及贸大博士团的帮助,但这一结构问题却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个政策就能完美解决的。而多年来为本地教育事业坚持付出的校领导与教师,也令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傣医药、职院与贸大调研交流座谈会
二、课堂的意外与调整
我所负责的课程是雅思应试英语,着重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我的45名学生均来自于傣医药的2021级涉外护理专业。在正式上课前,我事先旁听了学院李治豪老师的大学英语课,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自己的预期实在有一定偏离,于是对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然而,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让我始料未及、百感交加:学生们在课堂上个个全神贯注,恐怕比重点高校的部分学生更要踏实好学;可是,他们的听力与口语能力却极度薄弱,同真正的雅思考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之后,通过与李老师、“银龄”老师江晴教授交流经验并和学生积极沟通,我才得知学院的学生大约有九成都来自农村地区,受条件限制,他们在中学时期并未能打下厚实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英语国家与社会所知甚少。因而,在听到或谈论同英语文化有关的话题时,学生自然会感到陌生而茫然。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才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夯实,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更加细致和具有针对性,而无法将北京高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生搬硬套。
课后的校园一景
三、文化的多样与独特
在日常教学之余,我们对西双版纳独特的多民族文化与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地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们的老师。于是,我才明白我所在的景洪市的“景”(音),在傣语中是城镇之意;勐海、勐腊的“勐”原指(小)国家,大致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县;而曼掌、曼堆的“曼”则意指村落。球探体育比分旁的那条勐泐大道,其实就是西双版纳大道之意,因为“勐泐”即西双版纳的古称,早在12世纪,“勐泐王国”便由首位统一了各部落的傣王帕雅真所创建。
当然,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77.9%的西双版纳,不仅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傣族文化,也是其他11个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在傣医药的组织下,我有幸参观了州民族博物馆,学习了本地各民族的文化史与脱贫史,更一睹馆内所藏傣文、彝文、白文等历史古籍、珍贵抄本的真容,实可谓“大饱眼福”!
贝叶书、彝文《董永与七仙女》
不走向这片广博土地的深处,何谈理解所处社会的参差;不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又如何能产出行之有效的教学。从读好“有字之书”到学习“无字之书”的转变,不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