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研究院举办“中国与德国制造业的合作与竞争”研讨会
校新闻网讯(区域国别研究院供稿)4月12日,“中国与德国制造业的合作与竞争”研讨会在球探体育比分行政楼222会议室成功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教授、中德经贸研究中心主任史世伟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丁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彦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胡琨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燕芬教授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经贸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丁副教授及德语系学生出席研讨会。
熊李力院长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球探体育比分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建设特色和发展优势,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国别研究对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在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的大背景下,中德经贸合作研究对于谋求新发展机遇、探索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鼓励与会学者贡献思路、凝聚智慧,为促进中德制造业深度合作和中德双边关系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随后会议进入第一单元“中德制造业合作与竞争的总体状况和政策”,本环节由丁纯教授主持。史世伟教授首先以“中国与德国制造业的合作与竞争:变化原因与政策建议 ”为题对中德制造业的现状展开了深入剖析。史世伟教授从中德产业结构的互补与竞争态势、双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两国制造业的动态变化、竞争角力与合作发展。史世伟教授指出,我国应利用中德多层次双边磋商机制强化交流,增强政治互信和多领域沟通协调,为双边长期稳定合作奠定基础,积极应对中德制造业的新形势、新挑战。随后的主旨研讨环节,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研究员徐侃、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副院长寇蔻分别就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塑造、德国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德国创新政策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剖析。
下午会议进入第二单元“中国与德国重要行业与未来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专题研讨,胡琨研究员担任本环节主持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丁纯教授结合当前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争端和进展,从争端背景、成因以及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介绍,并对中欧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动态比较。丁纯教授建议中德通过积极对话、增进理解、强化技术与基础设施合作等方式,以更加灵活具体的方式化解摩擦。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彦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俄罗斯与欧洲研究所所长赵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徐四季、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寇静娜等分别对中德在人工智能、新兴产业融资、氢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后史世伟教授总结称,本次会议汇聚了深耕中德经贸合作和经济前沿的专家学者,会议上专家们充分交流洞见、凝聚智慧,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观点,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强的大背景下,为厘清中德经贸最新动向、探索合作共赢之路,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出发点,能够不断强化对中德制造业相关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是研究院立足国际热点、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未来研究院将继续推动区域国别领域热点性、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的有组织科研,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具有贸大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平台的作用。
本活动受到中新网、第一财经等媒体的重点关注与报道,链接如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5/04-14/10399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