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座
党的指导思想
主讲人:贾怀勤教授
(UIBE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2年11月14日通过
序言
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理论、路线的先进性
组织的先进性
行动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什么?
立场、观点、方法——世界观、方法论
? 矛盾论:唯物辨证法三大规律
? 实践论:实践与理论
? 人民史观:民众、阶级、政党和领袖
? 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历史地位;社会主义道路
? 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讲座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是活的“主义”,是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地理维度上的运用和发展表现为当地化;马克思主义在时间维度上的运用和发展表现为当代化。
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新阶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 地理维度
发达工业国——继续
——落后工业国(俄罗斯;东欧……)
——殖民地、半殖民地(中、朝、越、古)
? 时间维度
?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 冷战时期
– 20世纪90年代
– 21世纪初
灵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848年2月,伦敦,《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革命导师个别论断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的因地制宜和当地化。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为工人阶级及其新型政党“改变世界”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吐故纳新的150年,弃旧图新的150年。
共产主义由意识形态第一次变成现实存在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成就
? 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在首先一国夺取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外交。列宁主义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 历史上第一次实验:计划经济
? 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反扑的恶劣环境:无产阶级专政
? 成功之处:完整工业-国防体系,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初步改善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是与非
? 外部环境和时代特征的变化/争霸路线
? 增长方式和管理机制转换的必要性/体制的僵硬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泼洗澡水带孩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东进”:欧、俄、日。“一声炮响”。
何以受欢迎?
? 与民族千年期望吻合:均贫富、求大同
? 旧民主主义:先生打学生
中共立党“圣经”和孙中山“以俄为师”
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发展,在发展中本国化。
? “彻底的布尔什维克化”——彻底的失败。
? 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
?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成功与代价。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 “两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城市暴动
党的建设--重在思想建设
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改造/简单剥夺
多党合作/一党专政
从全面学习苏联到探索自己道路
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于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环境不同,对“三个规律”认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性结论。
? 列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方面做了开创性的探索。
? 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第二部分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
?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代表性事件
1905年俄国革命。一战。1917年十月革命。欧洲一些国家的革命和工人运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和革命与抗争。
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新中国成立。
朝鲜战争。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主义体系崩溃。
下限: 70年代中,越南战争结束。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领袖人物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 自50年代中开始孕育。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争霸。“冷和平”与热战同时存在。经济“竞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竞争。
? 70年代中以后全面到来,至8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
标志性事件:苏东巨变。
军事-政治的苏进美退,经济发展美盛苏衰。
? 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内部态势
? 政治-军事:美、苏、中大三角
? 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
? 国内:改革起步和初期,需要胆识。两个增长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署契约书,联产承包。
人类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资本主义国家惊呼面临经济危机的同时,一些社会主义更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增长方式也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中国在邓小平的设计指导下,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进入90年代以后的新特点
国际格局
? 一超多强,总体不平衡。美对我采用遏制和合作两手。
? 局势更加动荡,不稳定因素增多,局部战火频发,恐怖主义猖獗。
? 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率先迈进知识经济。
? 经济全球化加快,南北差距拉大,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任重道远。
我国:“四信”,执政能力的考验。
? 提前实现“第二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危机和灾害严重冲击
? “西化”、“分化”亡我之心不死;“六毒”猖獗。
55年执政的两个基本问题:“社建”和党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
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我们党自身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世情、国情、党情呼唤理论新飞跃
2000年初,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强调:“思考这个问题,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理论飞跃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 “三个代表 ”是对13届4中全会的13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第三部分 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发展
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第一要务,而且要正确认识“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
? 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人民满意就能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
? 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层次,必须综合论证、配套出台。单纯的“放”、“包”、“卖”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必然联系。
? 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处理好各种比例,就能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
2.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持久永续的发展。
4.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位一体的建设。
5.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努力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也是新一届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科学发展观是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
2005年5月11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一份长篇研究报告,题目是《北京共识》,一时间引起舆论的关注。雷默认为,中国的成就具有世界意义,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传统的西方发展观。巴西、印度、埃及和东南亚国家等对“中国模式”大为称道。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