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马喜立:三十而立的“十杰”之喜
【编者按】凤凰花开诉别离,初夏的6月,逐渐有穿着宽大学位服的学生遍布在各个角落留影,为校园里的青春饯行。读书及时当勉励,惠园岁月不待人。日子在流光中悄无声息地逝去,惠中大道的梧桐日渐繁茂,我们总以为日子还长,恍惚间已是毕业季再临。对于每位毕业生而言,贸大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前路漫漫,初心不改,盼望每位走出贸大的学生都将开启崭新的璀璨人生。为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激励更多贸大学子力争上游,宣传部与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特别推出“2017毕业季专访”专题。敬请关注!(文 雨晴)
马喜立: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十而立的“十杰”之喜
记者 霍嘉铭
马喜立,2017年贸大“十大杰出研究生”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7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华夏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两次国家奖学金、一等光华奖学金获得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7项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寸草春晖,寒门学子求学梦
“改变命运,不以种田为生。”这个朴实的心愿,支撑着马喜立一步步走出乡村,来到北京落地扎根。马喜立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农村。四岁那年,一场车祸使他的父亲变成残疾,母亲也在事故中受伤。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面临巨大的困难。“考上大学之前,几乎所有亲戚都叫我别念书了,赶快回家种地赚钱,但我父母坚持供我上学,‘让我上到不能上为止。’”马喜立说。
在马喜立父母的年代,贫穷是造成年轻人“弃笔从田”的决定性因素。他告诉记者,“我母亲念书时成绩非常好,但家里太穷,姥姥不让她念高中。我大伯为了供我父亲读书,也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机会。”上一代人未能完成的读书梦,在马喜立身上延续。父亲拄着拐杖仍旧艰难挑水、母亲在田地里辛勤耕耘,他们的身影,激励着少年马喜立比同龄人更快地成长起来。“他们总是说,‘孩子考不考得上是一个问题,供不供他读书是另一个问题。’”谈起父母克服万难供自己读书的往事,马喜立的眼中充满感激。
厚积薄发,逆袭传奇十八载
“和那些从小就是第一名的‘别人家的孩子’不同,我确实算是一步步逆袭上来的。”提起学习,马喜立的语气略带自嘲。小学和初中阶段,马喜立的成绩始终在中下徘徊。中考是他学业的第一个质变点,也是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考不上高中就只能种地,这使我第一次有了紧迫感。”发奋一整年,马喜立如愿考入县城一中。高中三年,马喜立成绩平平,高考后他选择在河北经贸大学就读数学专业。“大学我依旧不能算是学霸,但学习能力已经比高中时提升了很多,自信心也逐渐增长。”本科毕业,马喜立在北京一家外企做市场调研工作。妻子对马喜立的影响非常大,“我太太成绩非常优秀,本科就考上了帝都985,而且博览群书。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结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马喜立下定决心攻读在职研究生,为此他专门换了一份较为清闲的工作以保证学习时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9级金融学专业在职研究生72班共有119名同学,经过不懈努力,马喜立成为全班唯二的首批通过全国同等学力申硕统考的学生之一。
继续攻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马喜立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并考取CFA、FRM等证书,被同学们戏称为“科研狂人”和“考证狂魔”。博士前三年,马喜立因为专业排名稳定在前两名,两次斩获国家奖学金。他在CSSCI—A类等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篇,是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博士生之一。“这么多年以来,越学越自信,越走越踏实。”回顾逆袭之路,满足的笑容在这位“十杰”得主的脸上展露无遗。
“明确目标、提高效率、保证学习时间”,这简简单单的“三部曲”就是马喜立对自己传奇逆袭之路的概括。他说:“目标定得太高很难获得成就感,目标定得太低又容易失去动力。所以,我信奉一句话:把苹果放在跳起来能够得到的地方。”
尊师重友,心系他人无止境
“拿到国奖,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学们庆祝。”党员竞选时全班党员全票通过,与导师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挚友,加入学生组织时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这一切都与马喜立真诚友善、待人热忱的性格分不开。谈起导师,马喜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可能算不上千里马,但我很幸运遇见了自己的伯乐——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魏巍贤教授。他指点我学习CGE模型、传授我论文写作技巧,帮我制定人生规划。他还把我推荐给赵秀忠副校长做课题研究助手。”担任导师助手期间,马喜立将程序代码、公式推导过程、模型结构等稀缺资源无私地与学弟学妹们共享,他的团队精神得到了身边师生的赞许。在益普索公司上班期间,马喜立同样因为合作意识和好人缘获得晋升机会。“因为自己的分享,提升了他人工作、学习的效率,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说到这里,马喜立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大学期间,一定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因为参加工作以后,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和其他强调社团活动、商业竞赛重要性的本科“大神”们略有不同,马喜立作为一个博士毕业、而立之年的“老学长”、“过来人”,他坚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坚持刻苦学习的恒心是不能放在第二位的。他希望贸大学子不要计较自己的过去,而要珍惜在惠园的学习时光,保持自信、自立、自强,摘下人生道路上更大更甜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