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安意如:让我们古典的爱一回
校新闻网讯(记者 许诗晴 摄影 吕智)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到《观音》,安意如的文字泛若不系之舟,一路从古典诗词的幽境中驶来。
爱情素来是安意如作品的主题,今日,她却跳出美丽与哀愁的层面,让“爱”的含义不再局限于“爱情”这个分支,把专场的主题定为了“让我们古典的爱一回”。她说:“在这里,‘古典’的意思是经得起回味。”
现场座无虚席
在安意如的见解中,轰轰烈烈和细水长流并不是爱情中两种对立的状态。“你在寻找一个人的时候,情绪起伏,内心轰轰烈烈;但你找到这个人之后,你便愿意与他细水长流地走下去。”在她看来,爱情注定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只是爱情的一部分,就是甜蜜的那部分,但甜蜜与痛苦是相关的,想获得真正的爱情,就要把甜蜜与痛苦一同担当起来。”她表示不反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练练兵”,领略爱情多样的面貌。
在国学式微、文化断层之时,安意如依然执着于传统文化,并把这当作修身养性的渠道。“连古时日理万机的皇帝都坚持每天临摹名家书法,保留足够的阅读时间,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发问让观众陷入沉思,她继续说:“我们总觉得这会耽误学习时间,但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学习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看到书不会厌烦,看到知识自然而然想去汲取它。”
安意如认为,现在知道iphone更新到第几代的人数不胜数,却少有人愿花时间去研究中国的乌龙茶、普洱茶等的产地。“你有没有试过安静地泡一壶茶?知不知道85度是泡龙井茶最好的温度?多汲取历史的给养,拥有自己的见解后再去读书,而不是一味听从书中言,你整个人就会不一样。即使你的生活状态没改变,你的心理认知能力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
安意如对诗词的研读伴随其心绪的沉淀,然而,难保内心沉静仍是许多人的困惑。安意如并不将此归因于社会的浮躁,“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内忧外患,没有文革的混乱失控,我们是最温和的一代。浮躁只因个人缺乏修炼——我们总把力度用在外界与自己并非真实相关的地方,如果把力度用在内里,就会拓展出无限空间。”她补充道,“这种浮躁需要我们公正的看待,社会有浮有沉,才能维持平衡,不是一潭死水,才有前进的动力。浮躁对个人来说也不过是性格的一面罢了。”谈到维持心境平和而不失灵动的秘诀,她将其总结为“善于发现每件小事中的智慧并发挥它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者,安意如并不奢望一场讲座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改观。她认为文化的传播如同禅宗所说的“一期一会”,是双方某一时间产生共鸣的结果,传播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该被奉在神龛里。
她引用禅偈:“出世只为修行,入世才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