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挥卞祖善贸大主讲“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回顾与展望”
校新闻网讯(记者 王彦婷 摄影 黄祎晨)5月23日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回顾与展望”在图书馆109报告厅举行。一级指挥卞祖善老师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图书馆馆长杨晓平主持了讲座,副馆长闫静等4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由球探体育比分图书馆、教务处和民革朝阳区第七支部共同举办。
讲座伊始,卞老师从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时期划分讲起。他指出,中国交响乐的创作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拓荒时期(1916-1949)、初创时期(1949-1966)、低谷期(1966-1976)、新时期(1976-2019)。随后,卞老师分四个时期,分别介绍了不同时期我国交响乐创作发展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与在座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了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品味了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在中国交响乐的拓荒时期,卞老师对《哀悼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和《第一交响乐》三个曲目逐一进行了讲解,并播放音频供大家欣赏。随后,在介绍初创时期时,卞老师重点介绍了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交响乐中的欢乐气氛与独特的中国节庆氛围,卞老师现场进行了哼唱表演,并与在场听众共同分享了《春节序曲》的现场演奏珍贵视频资料。
接下来,在讲述低谷时期时,卞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张中外合奏的音乐会中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CD,以强调这首乐曲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卞老师以《北京喜讯到边塞》、钢琴协奏曲《三林》等名曲为例,与大家一同欣赏了新时期的交响乐曲著作。其中,卞老师特别强调,朱践耳的著名曲目第十交响曲、古琴作为演奏乐器之一的《江雪》和我国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京剧幻想》尤其值得欣赏。古琴属于中华传统乐器,京剧属于我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而交响乐是由我国向西方音乐借鉴而来的音乐形式。《江雪》和《京剧幻想》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西方的交响乐艺术形式融合,于中西的碰撞中达到了中华文明的至高艺术境界。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卞老师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专业、细致的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新型音乐和古典音乐作品之间的选择”问题,卞祖善老师表示,因循守旧不可取,应古典和传统曲目为基础,进行必要的现代化表演,为创新型创作提供机会。此外,谈及流行音乐和民俗文化的关系,他强调了“雅俗共赏”的意义。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回顾与展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