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越知与行的过程 - 校邓研会会员谈社会主义荣辱观(1)
大学生跨越知与行的过程
校邓研会会员 2004级国际商学院 柯科
知荣辱,明是非;言必信,行必果。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21世纪我国新的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不仅作为新时期国民的行为规范标准,更是赋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新的时代特点。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不应只局限在知道或行为规范的层面上,而是应该自觉将知与行结合得更好,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承担起优化社会人才结构和推动新时期中国和平崛起的重任,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从国内大的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快速发展,2005年GDP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质量亟待改善,社会问题很多,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在于还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部分商品可能100%市场化了,但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距市场配置的要求还差得很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深入,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尽管我们承认并不全是“苍蝇”,“老鼠” )的涌入,一部分人急功近利,解决实际问题一切向“钱”看齐。从这个社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以荣辱、是非、善恶、对错、美丑的鲜明观点重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高度启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住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这里不得不提到党和国家在“十一五” 规划时期的工作重点: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结构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二元结构,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也可理解为国家怎样对待农民的问题。“十五”时期国家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后者强调的是在加速城镇化的同时全面、和谐、科学地发展农村。因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更多农民成为市民了,才能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成效。
现实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无不是由人的观念变化引起的,如果问得具体一些,要做什么,党和国家的科学合理的决策已有明确的指向,可涉及怎么做的执行层面,若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评价标准,好事也很可能被办成坏事。建设新农村,实际上看,在例如减免农业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前些年早有政策安排和具体实施,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说是一个全面、合理、综合的规划,比以前的其它规划更注重了经济以外的东西,如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
从小的环境看,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群体,拥有着青春的朝气,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大学生中的很多人有良好的学习天赋,却不知知识素质只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片面追求高分数和个人的主观感受,在生活中不以缺失基本的社会公德为耻,更有甚者,反以为荣。
笔者在本文开头浅显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大环境,因为个人只有当融入大环境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洪流中去,主动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时,才能有所成就,此时才能提及回报和造福社会。我们大学生身处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努力汲取知识的同时,为什么不将它延伸为知行结合,完善人格的天赐良机呢?
抓住这种机会的最佳方法是做到知与行的不断超越。知,要理性认知;行,要切实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对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现过程,把个人选择变为现实的过程。所以,自我综合素质的质变是在跨越知与行,螺旋式地向新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累积完成的。
在目前,我们球探体育比分面对的重大任务是做好本科评建的各项工作,球探体育比分行政部门和各院系都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同学们需要一个积极态度参与,归根结底,评建是为了加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绝不可能是约束大学生行为,扼杀创造力的“紧箍咒”。如果认真对照一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几个不同版本的“贸大荣辱观” ,不难发现,它们指出了大学生行为规范方向,我们大学生自身行为规范做得的确不够,达不到国家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我们中不少同学整日自命不凡,夸夸其谈,坐等毕业后一展身手,一鸣惊人。这种幼稚单纯的想法充分说明大学生中存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的弊病,对年青人而言,这种想法就是一剂慢性毒药,打个比方,这样的青年好比温室里成长的蔬果经不起任何的风雨,连味道也失去原有的清新自然。我认为,大学生思想上认识的提高和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发展完善,比单纯的加强硬件设施或发补助金的意义更重大。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在校大学生要回答“我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并兑现自己的承诺,显然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是一个伴随个人成长的知与行的跨越过程。思想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性格变;性格变,则人生变得与众不同,这即是所谓的穷则思变和性格决定人生吧。
在讨论如何选择人生目标,规划人生之际,作者阅读了解了洪战辉、石小东、丁晓兵、吴仁宝、吴孟超等一批社会楷模的事迹。独自承担抚养捡到的妹妹的洪战辉说:“作为普通人,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无愧地走完这一生,不是很好吗?”石小东在兰州大学本科学习期间,通过勤工俭学接济正在上学的妹妹,成绩优异的她得到了李政道教授的资助,她说:“贫困生并不是一个让人感到自卑的身份,而是一个让人发奋的理由。其实贫困生的生活可能会比别人更精彩,只不过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罢了。”是创造出“田野”神话的吴仁宝说:“让老百姓幸福,是我一生最大的满足。”独臂英雄军人丁晓兵超越自我,“用知识打造出一支胳膊”。吴孟超50多年的手术生涯硬是使手指形成了手术标记,如今83岁仍“宝刀不老”。从他们身上,我们更悟出了人生的路就应该这样不断跨越:以高尚的境界规划,以勤奋的努力实践。大学生跨越知与行的过程更多的是在选择不同人生经历的过程,但最终目的是相同的——灿烂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