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八荣八耻” 先行的思想 - 校邓研会会员谈社会主义荣辱观(3)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1日 编辑:

“八荣八耻”——先行的思想

校邓研会会员 国际商学院2004级 肖娟

  “待会儿有课没?”

“有,思想理论课啦!那么无聊的课,去,不是浪费时间吗?”

“万一点名的话……”

“帮我答下‘到’了。理论工作嘛!做得再多也不如干点实事好啊!”

这就是发生在两个同学政治理论课前的对话,后者觉得翘课理所当然,也似乎翘得很无可奈何。

再看看另一幅场景:无论售票员如何哀求,就是没有人起来给一位癌症患者让座;公交车中,“列车向前行驶,请各位乘客注意安全!”公交车外,一个废弃包装袋从车窗口飘然而出;“禁止拍照!”“咔嚓!”有一张艺术杰作诞生了……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社会主义公民不信奉自由主义,我们有这么多的思想武装的武器,然而我们没有干干净净的街道和葱葱郁郁的草坪。我们的武器不够好?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我们的民族素质不够好?我想都不是,那又是为什么呢?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不是一个专业评论员,但我有我自己的独立的思想,经过我的思考我觉得我赞成它。于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就会把它作为标准,用来衡量我自己和我周围的人的言行,却发现了那么多的不一致。于是,我产生了怀疑:思想先于行动必要吗?管用吗?为公民订立准则标准必要吗?管用吗?我希望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历史一直是这样做的,每一次的历史大变更都少不了伟大的理论先导的作用。时间与实践证明过,那是真理。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树立和推行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健全完善推进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机制。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关系到改革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为我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她靠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对她的顶礼膜拜?中国人民对她的无知?我想都不是,她靠的是她的科学性、时代性,她的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所以理论的先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的。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个人荣辱与国家、集体荣辱和民族的统一。把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放在什么位置,是荣辱观上首要的、最核心的问题。中华传统荣辱观认为,荣辱不是以一己一时之得失为标准,而是“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天下”就是社会主义祖国、中华民族。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只有把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正确对待苦乐成败,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升华。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重视个人的合理利益,又反对个人主义,提倡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只有在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和保障自己个人的利益。因而,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八荣八耻”深刻体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对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具体标准,既包含做人的基本准则,又包含做事的基本规范。“八荣八耻”涵盖了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如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人际交往中要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平等友爱,在人格修养上要求知向善、谦慎自律、身心和谐等。“八荣八耻”还体现了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善待自然的道德品质等。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强调“好荣恶辱……是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荣辱观的核心。“八荣八耻”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和传统民族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时代精神是体现时代文明的精神成果,如法治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和集体精神,当代共产党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精神。“八荣八耻”充分吸收了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着眼于长远与着眼于现实的有机统一。“八荣八耻”从社会价值导向、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指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进步和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文明的长远发展要求。“八荣八耻”又紧贴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亟待树立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比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促进社会和谐要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它的科学性,也一定能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我们应该相信理论先行的力量。屈原到死也没有放弃对思想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春秋战国因为有了百家争鸣,中华民族从奴隶制走向了几千年繁荣的封建制;欧洲因为有了文艺复兴,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物质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因为有了凯恩斯主义,迅速走出大萧条并再次走向繁荣。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东方世界几千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造就了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这些都是理论先行的伟大力量。

有人常问:那些理论工作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整天在那里搞文字游戏。他们在其中到底能有什么乐趣呀?然而他们不知道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批人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理论事业。他们以无形但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一代代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也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属于历史的,全世界的。甚至国外对这个主义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比国内的一些学者研究地还要深刻广泛。马克思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千年来最具影响的人物和凯恩斯主义的成功运用就是明证。

然而,指导思想要处于指导地位,指导思想要发挥指导作用。一支好箭,拿在手里,连声赞叹“好箭!好箭!”就是不射出去,这支箭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一捆好箭,虽锋利无比,却不分发到射手里,射手无箭可射,技术再高明,也不会形成任何的战斗力。所以关键是理论的先行作用如何才能发挥出来。

作为大学生,作为贸大的学子,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贸大荣辱观,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与责任为评建出一份力。陈准民校长说得好,“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只会做大官赚大钱。”“何样人生不感恩。”有个人说得好,“不要试图因来到贸大而骄傲,要让贸大因为有你而自豪。”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思想应该是先行的。让荣与耻、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假与丑的标准在我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吧,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是应该先于行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的、先行的。只要切切实实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历史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知行一致”定会一次次地得到实现,社会定会和谐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球探体育比分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