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蓝庆新)持续擦亮优势制造业名片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2-05)
蓝庆新
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发展载体,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取得亮眼成绩,从2013年产销分别实现1.75万辆和1.76万辆,到2024年产销分别实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出口“新三样”之一,成为彰显我国高端制造业优势的亮丽名片。
新能源汽车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全球低碳转型趋势相吻合,也与我国“双碳”目标紧密契合,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代表。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低碳环保、物联网技术不断赋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上汽车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强,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水平持续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业带动效应日益增强的趋势,涌现出比亚迪、奇瑞、小米、蔚来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也应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竞争博弈正在加剧,同时仍然存在车辆芯片及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低温充电速度慢、续航里程降幅大,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等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持续擦亮新能源汽车中国名片。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国产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和全固态动力电池等核心领域的研发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充电和续航稳定性。也要强化配套保障,出台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培育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和固废利用的高科技循环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环保难题。还要切实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针对不合理的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推动企业熟练运用国际规则积极应诉,强化行业协会在企业合法利益保障方面的作用。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尽量稳定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力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延长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扶持更多的新能源车企打造国际制造和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影响力。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paper.ce.cn/pad/content/202502/05/content_30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