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董秀成)非化石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安全重心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杂志》 2024-10-30)
董秀成
“未来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将随着非化石能源的崛起而改变,非化石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安全的重心,全球能源合作焦点将逐渐转向这个领域。”
在历史长河中,全球能源安全的脉络主要描绘在化石能源的舞台上,其背后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石油天然气安全尤为关键。未来,一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华丽转变正在酝酿之中,全球能源安全版图将被重新绘制,昔日化石能源的安全角色,可能在几十年后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对非化石能源发展所需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关注。
能源安全内涵的范畴
国家安全重于泰山,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全球化石能源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富足的资源国能源过剩,而消费国却难以满足,唯有通过国际贸易才能实现平衡。一旦贸易受阻,能源安全问题便随之而产生。具体而言,能源安全内涵的范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供应安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能源之魂,关乎国家之安危,实质上乃是对能源物质的坚实守护。这守护,犹如宝藏,蕴含于能源资产、基础设施、产业链与供应链,乃至贸易通道的深厚底蕴之中。在风云变幻之际,国家能否如游刃有余的艺术家,及时巧妙地替补守护的物质条件,为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护航,这便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构建能源供应安全体系,目的在于解决能源供需,维护能源价格稳定,防患于未然,防止因能源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而引发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危害。
(二)能源获取安全
获得能源或许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长久获得。能源供应安全,主要关注能源的来源问题,比如能源自产或进口等,如果国内自产不足而需要进口,那么从哪里进口,对方是否为你提供能源等。能源获取安全,主要关注能源的获取能力问题,与能源供应安全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两者不可以等同混淆。相对于能源供应安全而言,能源获取安全更加重要,也是能源安全的关键要素。如果某个国家需要进口能源,而且进口市场也没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就可以获取能源,可能还要受到政治、金融、贸易和通道等因素限制而无法真正获得需要的能源,比如受到贸易制裁、金融制裁或封锁通道等无法实现国际贸易。
(三)能源应急安全
防患于未然,关键在于应急反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应对能源安全威胁的应急反应机制,包括国内机制和国际机制,目的在于解决在能源供应中断或能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状态下可以做出迅速的反应,以维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确保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源供应中断、严重短缺或价格暴涨暴跌等情况一旦出现,势必会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产生直接的损害,而损害程度大小或高低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取决于这个国家能源安全应急反应体系是否健全。当然,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传统能源政策取向不同,能源资源禀赋不用,能源结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在面对能源短缺问题上,采取的应急政策和措施也不尽一致,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躺平,可以放任能源短缺而不顾。
(四)能源投资安全
只要有投资,就肯定有风险。在能源世界,投资安全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投资者的安全大门。海外能源投资,不仅是商业行为,而且也是政治行为,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安全风险,需要在投资回报与风险防控中寻求平衡。能源安全离不开能源投资安全,能源投资国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与能源东道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防范对外能源投资风险,确保对外能源投资有回报。
能源安全内涵持续演变
人类文明离不开能源,而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催化剂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人类通过能源发展来征服和改造世界,通过能源开发和利用不断地获取财富,制造财富,利用财富。目前,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一)化石能源安全关注度下降
能源安全关注度,始终是全球焦点。所谓能源安全,本质上就是能源“政治化”,导致国际能源市场与市场经济法则背离,能源价格被政治因素影响而扭曲,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对全球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构成了破坏或威胁。能源交易,宛如一部纵横交错的政治乐章,屡屡偏离市场经济法则之轨道。能源价格,涂抹在政治调色板上,常常扭曲而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犹如一道阴影,悄然侵蚀全球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以往能源安全概念简单而纯粹,然而随着全球能源形势日益复杂化,能源安全内涵却如同溪水般延绵不绝,远远超出了能源供应安全的范畴,向能源贸易、金融、运输、消费和技术等各个领域逐渐延伸。与传统能源安全聚焦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同,现代能源安全着眼于更加广阔的领域,既要稳定能源供应的源头,也要保障能源贸易的畅通,还要保障能源消费市场的稳定,更要确保能源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长期以来,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影响全球经济的运转和战略安全。石油和天然气国家贸易量最大,油气安全一直是最受世界各国关注的能源安全问题。在过去十几年,美国凭借页岩革命和经济转型,实现了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由以往的能源进口大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大国,这无疑降低了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欧盟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需求逐渐放缓,这无疑也降低了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关注。与化石能源关注度降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和欧盟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全球能源治理的首要目标,似乎将化石能源安全置于次要位置。然而,在可见的未来,化石能源仍将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主要能源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增长,世界对化石能源消费需求还将不断增加。因此,全球化石能源安全问题还将继续存在,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非化石能源安全关注度上升
以往能源安全的核心是化石能源安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所谓的能源安全其实就是油气安全,世界各国关注重点就是如何保障本国油气供应安全。然而,时代在变化,全球能源发展格局也在改变,这是客观现实。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已无法阻挡,世界各国都已将非化石能源发展视为未来的必然选择,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未来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将随着非化石能源的崛起而改变,非化石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安全的重心,全球能源合作焦点将逐渐转向这个领域。在创新、技术转移、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投资、金融和贸易等各方面的国际合作,都将重点围绕非化石能源安全这个新兴领域。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一个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安全体系将逐渐形成,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将在几十年后逐渐降低,对化石能源安全的关注也将转向对非化石能源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安全的关注,这一转变将带来国际能源合作的根本性改变。
(三)能源安全与气候博弈交织
时至今日,能源与气候、生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能源生产和消费,难以摆脱气候、生态和环境等因素,在获取能源资源的同时,需要与应对气候变化、避免生态失衡和减少环境污染等紧密结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其相伴随的能源安全格局也正在加速演,能源安全将与全球气候博弈融合。能源与气候,安全与博弈,这是时代特征之一。从长期趋势来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比重,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这也可以看成是解决自身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长期趋势上,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尤其是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渐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能源转型方面,欧盟表现最为突出,持续出台了政策和计划,并制定了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至45%的明确目标。相对于欧盟来说,在能源转型政策方面,美国出现了摇摆,国内两党存在很大的政策差异,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议题上存在矛盾。在共和党方面,长期对气候变化议题比较淡漠,与全球主流方向不一致,曾经出现过多次反复,比如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等。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政府表现让世人费解,不顾世界潮流,更加特立独行,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采取了漠视、保守和消极的态度,竟然退出了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在国际社会力推的《巴黎协定》。不过,代表美国民主党的拜登总统上台之后,美国政府废弃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取向,重新回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潮流之中,再度重视能源转型,积极推动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发展,制定推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政策。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出台了相关能源转型政策,比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十分积极推动能源转型,而且包括印度和巴西等新型经济体也相继宣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支持,在能源转型政策的强劲推动下,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量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能源转型道路虽然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前途暗淡。能源博弈或许与气候博弈高度融合在一起,比如发达国家可能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名来制约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进而增大全球能源博弈的复杂程度。在本人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波折着实难免,也很正常。如果出现某种特定时期的短暂或局部波折,那么便否定未来的趋势,显然没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当然也不符合辩证法之基本的哲学思维。展望未来,全球能源转型势在必行,难以逆转。可以预见,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滚滚潮流,必然是浩浩汤汤,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实现能源转型的决心不可改变,能源转型步伐将依然笃定前行,没有回转之可能。为了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世界各国应该抵制能源问题政治化潮流,反对将气候议题与政治结合,反对滥用能源贸易制裁,反对将能源武器化,通过合作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利用合作对话来共同应对能源危机。
附: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