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球探体育比分

《中国工业报》:(杨震宁、曹文慧)数实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22日 编辑: 雨晴

(来源:《中国工业报》 2024-05-21)

杨震宁 曹文慧

5月14日凌晨,OpenAI在首次“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搬出了新一代旗舰生成模型GPT-4o、桌面App。这次更新以后,大模型可以接收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作为输入,并实时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属于未来的数字化交互时代正式到来。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经营逻辑,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转型升级成为当今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强调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强化数实融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进展加速推进。为了能够壮大数字经济的规模,政府从顶层设计上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诸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的实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助力。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数字化与产业融合的程度不断提升,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其次,数字技术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资源的互联和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最后,数字化推动了产业变革,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创造了新兴数字化产业,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数字化赋能产业变革

首先,资源共享以及知识流动频繁。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下,知识流动以及创新变革的速度和规模得到显著的提升。基于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各类创新资源得以实时化、便捷化的共享和使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由此激发了更大范围的创新。此外,基于大数据和云分析的决策变得越来越普遍,海量资源的获取以及深度挖掘提升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其次,跨界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地理、产业以及组织间边界,不同领域的创新主体交流越来越频繁。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推动了云端互联,拓宽了组织间合作的范围、提升了合作的效率。而基于数字化的联合研发、联合生产以及联合营销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合作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未来趋势。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下,传统产业的生产运营效率更加高效、运营管理更加智能化,诸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制造等的出现创造了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依托于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的新兴产业和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第一,强化数据要素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获取、存储和使用与企业的各项运营过程以及创新的各类主体交织在一起,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为了能够持续地优化数据要素的应用效果,需要搭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据的流通、交易和管理提供支持,同时需要采取必要的要素治理机制,为数据的开放共享奠定基础。

第二,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方面,要注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培育,推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强化跨界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多主体的创新合作,实现关键性核心技术的攻坚和突破。另一方面,要依托于数字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引入,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实现。

第三,大力培育数字技术人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突出强调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作用,高端人才的培育以及应用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为了能够强化人才的培育,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数字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另外,需要完善数字技术人才的保障机制,包括职业晋升、生活保障、人才激励等,在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时强化人才的留用,促进数字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促进数实深度融合以及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数字化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其次,需要强化数字监管和审查,防范市场不当竞争以及各类数字化风险,诸如金融风险、数据泄露等,优化数字化发展营商环境;最后,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强化对于数字企业以及数字化创新的扶持,通过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助力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搭建。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附:原文链接

http://dzb.cinn.cn/shtml/zggyb/20240521/120768.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球探体育比分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