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球探体育比分

中国社会科学网:(于玲玲)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需遵循内在规律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08日 编辑: 王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4-01)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要求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且各种素质高度协调发展,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在某一领域具有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具体地讲,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包括深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包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和优势最大化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内的全面能力;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内的良好个性品质等。一般而言,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其独特的基本规律,主要有顺势发展与彰显个性相结合、坚定理想与笃行不怠相结合、经验积累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等。

顺势发展与彰显个性相结合

一般而言,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创新思维应当受到良好的呵护、引导和挖掘。与此同时,拔尖创新人才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成功不外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持之以恒、赓续奋斗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爱尔维修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因此,我们说,拔尖创新人才个性的养成一定是融于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善于认识和利用社会现实条件的结果。

拔尖创新人才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和优势,需要全社会给予保护和培养,为其个性发展提供宽松、融洽的创新环境,将个性发展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如:对诺贝尔奖得主样本分析发现,尽管我们的社会有着较强功利的一面,但几乎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提及无关功利的科学好奇心、兴趣议题。因此说,一个人的需要和发展若与时代和社会发展方向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那么他的发展必然会受阻,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并积极发扬自身的优势和个性,才能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坚定理想与笃行不怠相结合

理想是立身之本,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魂”。2022年4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新时代需要新人才,新人才承担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应当坚信中国道路、坚守价值追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科学的理想信念不能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而要建立在笃行不怠的社会实践中。从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勇闯科研“无人区”的探索之路更是充满荆棘与挑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拔尖创新人才应当把追求理想、使命担当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放飞青春梦想。

经验积累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过程表明,人才的成长一般需要经历“方向选择与基层实践积累期”“资源整合期”“创新期或平台停滞期”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年龄为23—31岁,是大学毕业后的实践积累期。这一阶段以实践经验的积累为重点,把专业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其中,学术人才一般继续学习深造,积累专业素养,其实质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新学习;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越早到基层工作越有利于长远发展。第二个阶段年龄为31—39岁,处于资源整合期。尽管这一时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仍在继续,但这一阶段发展较为出色的人大多都承担了一定的管理责任,或者提升为高级职称和职务,逐步从知识学习和实践积累转向组织团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会伴随着若干小的创新积累,个体逐步具备领导并整合集成创新的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就能够突破临界点,实现从一般人才向拔尖创新人才的转变。在这一阶段,要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有所创造和发展。第三个阶段年龄为39—47岁,这一阶段以创新为目标。其中,学术人才和技术人才能否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不是简单地在某一方面积累,而是要作出不同于常规的重大学术贡献,评价标准就在于是否突破了旧有模式,实现了科学技术、制度改革以及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总之,个体只有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后,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可能最终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4/t20240401_5744231.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球探体育比分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