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 :(赵永升) 5年来首次!英外交大臣:必须与中国接触
(来源:《环球人物》 2023-08-30)
他是英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外交大臣
也是5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外交大臣。
詹姆斯·克莱弗利头发花白,戴黑框眼镜,总是神情严肃。今天他飞抵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形象。
他是5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外交大臣。英国外交事务最高官员上一次访华是在2018年7月,那时来访的外交大臣是杰里米·亨特,当时的英国首相是特蕾莎·梅。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这也是克莱弗利上任后对中国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
“接触之旅”????
在这5年里,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英方一些政客要求伦敦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今年3月,英国发布更新版《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将中国定位为“划时代挑战”,引发外界对中英关系下滑的担忧。
去年11月,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表示,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英国在处理与北京的关系时需要把关注点放在经济安全上。今年5月,他又称中国对“全球安全与繁荣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
然而,当今世界深度交融,多重挑战相互叠加,需要各国合作应对。集团政治、冷战思维违背历史大势,不符合包括英国在内的各方利益。而良好的中英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无论从中英关系的哪个角度说,两国需要接触。克莱弗利说:“我作为外交大臣的职责就是参与国际事务,在一些事情上与中国对抗很艰难,只有通过与中国接触才可行。”
今年4月,克莱弗利公开呼吁英国与中国接触,建立“强劲和建设性的新型双边关系”,而非在一场所谓的“新冷战”中孤立中国。他认为,那样做可能会损害英国的经济利益,限制西方应对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共同挑战的能力。
克莱弗利主张,采取务实、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中国崛起”的现实。“我们面对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没有哪个重大全球问题能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得到解决。”他说,“中国的规模、历史和全球重要性意味着其不容被忽视”。
当然,即便主张“对华接触”的克莱弗利,也曾在涉港、涉疆、涉台等问题问题上对中国指指点点。有分析称,近年来英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找平衡,即在政治态度强硬和经贸合作之间寻求平衡。
“只是一个开端”?????
克莱弗利是英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外交大臣。他出生于1969年,母亲来自非洲国家塞拉利昂,曾担任护士。父亲则是一名测量师,后来从商。
克莱弗利家境并不富裕。他曾在西伦敦大学攻读酒店管理专业,并在那里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苏西。如今,他们育有两个儿子。
大学毕业后,克莱弗利加入英国陆军预备役。2015年,他被授予陆军中校军衔。同年,他以保守党议员身份进入议会下议院,后历任退欧事务部政务次官、外交国务大臣、教育大臣、保守党副主席等职。2022年9月,他出任外交大臣。
克莱弗利是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的盟友,处理过“脱欧”事务,对俄罗斯持强硬立场,认为对话应被置于中英关系的核心位置。
今年7月14日,王毅在雅加达出席国际会议期间,应约同克莱弗利简短交谈。克莱弗利赞赏中方在促成沙特同伊朗实现和解等涉及国际重大和平安全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表示期待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为双边关系增添积极因素。
克莱弗利此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正是应王毅邀请。访华期间,双方就中英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赵永升将克莱弗利访华视为重要开端,认为这是英国对华政策重要调整,意义重大。
“中英的合作空间很大,从金砖峰会上的情况,英国更能认识到这一点。” 赵永升说。他判断,克莱弗利访华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会有金融、商贸等领域的英国高层访华。“从外交,到金融,最后到商贸,慢慢来。这也和美国多个领域高官最近纷纷访华的情况一致。”
英国“醒过来了”?
对于克莱弗利主张的对华接触,英国一些对华鹰派指责颇多。“与中方对话可不像是边喝茶边吃饼干那般轻松闲聊”,今年4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把克莱弗利这句话放在了对他的专访标题上。报道称,克莱弗利因主张与中国保持接触而受到攻击。
此次访华前,克莱弗利接受采访,反驳了保守党内对华鹰派对其中国之行的批评,表示英国希望加强对华经贸联系,不与中国接触才是“软弱”的表现。
临行前他还表示,自己将向中方表明,英国欢迎中国投资,“对商业持开放态度”。
有分析认为,英国在所谓“价值观”问题上展现对华强硬态度,但同时在现实中倾向于选择一种相对务实的对华政策。
赵永升则分析,克莱弗利的访华或意味着英国终于“醒过来了”。“中英关系原本很密切,但一段时间以来,英国感到自身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需要平台‘提升’自己,充当了美国(打压中国)的急先锋。为了邀功,英国在很多方面的言辞激烈,甚至过度解读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错失了与中国在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红利,非常可惜。”
赵永升说,对英国经济上的损失,美国并没有进行补偿。与法国等主张欧洲战略自主的国家相比,英国国内通胀严重,也丧失了很多金融机会。而随着中国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作为一个务实、讲究利益的国家,英国自然也会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不过,克莱弗利访华之行只代表英国政府立场,不代表议会态度。有分析认为,英国保守党内部矛盾严重,如果不能弥合不同派系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继而制定连贯的战略,克莱弗利此访成果的落实还有待观察。
附:原文链接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48678.html?sdkver=3420f6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