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球探体育比分

《财贸经济》:(吴卫星)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11日 编辑: liyuqing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财贸经济》 2021-08-11

吴卫星

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共同富裕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从建党起就开始追求“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些理念促进了我国经济长时间的高速发展,经济整体实力和人均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同时,讲话着重提到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随着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日益丰富,更加渴盼实现共同富裕,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在如今的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变得更具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由于制度建设、财富积累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从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保证共同富裕,需要在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改革创新。

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实力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共同富裕。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实力强劲,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是美国也没有完全解决好收入分配和财富不平等问题,反而面临收入差距扩大和族群分裂等多方面的挑战。收入差距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指标是收入最高的1%或0.1%的家庭的总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的份额。这一指标变高,说明高收入人群分得了更大份额的总收入。也就是说,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一些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这一指标在持续稳步上升。欧洲各国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面临着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变大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财富不平等问题逐渐凸显,由财富不平等问题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矛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也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很多人开始将矛头指向所在国的金融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11年9月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众多,诉求也是多元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诉求是希望解决“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的问题,这一问题首先指向了华尔街资本所代表的金融系统,后又指向了政府。这一运动甚至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等学者的支持。斯蒂格利茨曾经到现场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多次公开批评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另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坎贝尔也曾在其演讲中提到,担心美国的金融系统成为一部分人掠夺另外一部分人的工具。

我国的金融系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股权结构的金融机构不断创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一个有竞争活力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尽管存在间接融资比重过高、国有商业银行占比较高等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总体而言,金融行业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竞争等改革措施,使我国金融行业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增加的全体人民金融需求和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金融系统也面临很多挑战。要实现共同富裕,金融系统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适应。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也就是要更多家庭或者个人、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较为充分的金融服务。这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从金融的可及性来讲,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尽管很多学术研究用人均银行账户数量等类似指标来衡量金融可及性,但是这一指标比较单一,往往很难较为全面地代表金融可及性。如果用这个指标,只要商业银行或者分支机构足够多就可以解决,但是分支机构的存在并不代表金融服务的可得。

商业银行的商业性决定了其开展业务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即使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占据了很大份额,可以根据政策要求投入到面向普通居民家庭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去,但是传统的金融业务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收集、信用评价等工作,单笔业务成本往往非常高,但对居民家庭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单笔收益较低,导致传统商业银行很难大量从事此类业务。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相对间接融资而言,直接融资可以更好地为不同人群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从而更好地为居民家庭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然后,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来解决单笔业务成本过高等问题,降低单笔业务的成本,从而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解决金融可及性问题;进而,要鼓励多样性金融产品的推出,从供给和需求匹配的角度解决金融服务的可及性问题。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能够充分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有望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那么,金融系统如何实现充分支持创新呢?金融系统主要通过发挥两个机制来支持创新,一个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另一个是价格反馈机制。

所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是指金融服务提供者和从事创新的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然后共同获得收益。从事创新的企业的典型特征是风险大、收益高。一旦创新成功,往往能够占领大部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但是如果创新失败,往往颗粒无收甚至破产。因为商业银行的本质只是金融中介,一般不能持有从事创新的企业的股权,难以共享创新成果的高额回报,因此不愿意承担过高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很难和创新型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另外一个机制是价格反馈机制,指金融系统能够及时反馈企业价值相关信息。如果金融市场能够及时反馈企业价值相关信息,那么金融系统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优化投资组合,宏观上来说有助于经济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创新型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价值认可,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系统为企业提供融资时,往往为企业提供贷款、等候企业还本付息,中间交易相对较少,因而很难形成有效快速的价格反馈机制。

金融体系要支持创新,一方面是通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上述两个机制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创新,面向特定场景和人群设计金融产品,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及时反馈价格信息。金融衍生产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到很多质疑,但是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应有一定的容忍度,可以通过沙盒监管等控制创新带来的系统风险。由两个机制的充分发挥所决定,要想在金融市场获得收益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能够避免金融腐败和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逐步提高金融系统参与者的金融素养。只有金融系统参与者的金融素养足够高,金融系统所预设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和价格反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在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和经济成长。金融系统的一系列保障消费者公平的机制包括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等制度的建设,如果没有参与者金融素养的提高,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从国家层面来说,要通过教育等手段提高全体公民的金融素养,也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人群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另外,教育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真正理解金融系统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提高金融系统参与者金融素养的目标之一还包括防止金融欺诈。金融欺诈首先伤害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同时也扭曲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伤害了投资者对金融系统的信心。也就是说,既有微观的损失,又有宏观上的负面影响。当然,防范金融欺诈不仅要依靠金融系统参与者的金融素养,同时还要依靠金融监管者的有效监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金融系统设计好金融服务提供者和金融消费者之间的责任分配关系。一般来说,传统的金融服务大多发生在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之间,交易双方的金融素养往往都比较高,尽管也会发生冲突或者疏漏,但是双方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在这样的条件下,金融监管可以相对更为粗放。

随着金融系统金融可及性的增加,很多金融服务发生在金融机构和普通家庭或者小微企业之间,他们之间的金融素养和能力是非对称的,这时候别有用心或者迫于竞争压力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利用这一非对称性,诱使家庭或者小微企业购买不符合其财务目标的产品、从事有损于其财富的交易等。因此,随着金融可及性的增加,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服务提供者和金融消费者之间的能力非对称问题就更加重要。一方面,这需要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媒体更为紧密细致的监督;另一方面,损失处理时的责任分配更为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之间的责任分配比看起来更为复杂。

合理的责任分配机制的建立不仅解决损失分担的问题,而且能促进金融机构利用其专有知识和能力来分析交易的前景,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宏观上也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金融系统更加有效率。

第五,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金融系统。原则上讲,金融系统越开放,金融系统的参与者就越能够利用全球金融资源来降低金融风险,同时提高其金融收益,当然这一结果是建立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基础之上的。

另外,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有利于经济体系的创新。一般来说,国际机构投资者具有更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和国内市场相对独立,这些机构可能在带来新的信息和监督能力的同时,也能够相对更为容忍创新的失败特别是短期的损失。

当然,金融市场的开放肯定会带来风险来源增加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避免市场大幅动荡。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监管能力是有效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金融监管科技的发展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是有益的。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金融监管实现不同市场和不同平台的一致性和较低成本的监管,使得金融系统充分鼓励创新又不会成为监管套利者的温床,让所有参与者分享有效监管带来的成果。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一个有竞争活力、市场化程度高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当然,金融市场要与税收制度等协调配合才能解决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福祉。


(作者:吴卫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HhqXqvszvGid3nfj_jJRg 

更多资讯请关注球探体育比分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