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球探体育比分

《国际商报》:(肖慧琳)准入开放有态度 中欧投资合作早迎春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30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国际商报》 2021-01-11)

    2020年12月30日晚,一则被称为“史诗级利好”的重磅消息在各种渠道刷屏历经7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最终在2020年年底宣告达成。

人们的欢腾是有理由的中欧投资协定是欧盟在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代表成员国对外开展的第一份投资协定,在关注投资保护的同时更多涉及市场准入和开放内容,亦是中国与欧盟签订的首份全面投资协定。

长期以来,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欧盟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相比之下,双方相互投资比重却不大。截至2019年年底,欧盟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1379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欧盟直接投资1021亿美元。但“硬币另一面”的意义在于,与中欧双方庞大的经济体量相比,投资领域大有潜力,可期可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的时刻,到底是靠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打独斗”还是以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迈入2021年的最后时点中国与欧盟无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当然,更多投资合作问题还需要我们探本求真、分条析缕。例如协定的签订,对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秩序、激发双向投资热情、构建全新的中欧经贸关系的未来有哪些实际效应?为中企走向、走进欧洲投资将带来哪些新的机会?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中国又将在哪些方面吸引更多欧企来华?为此,本报邀请多位专家,一起畅想这趟即将开行的中欧投资“班列”的未来。

专家圆桌

石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肖慧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

张菲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所副主任

王晓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排名不分先后)

1.当前,全球投资低迷,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带来哪些积极信号?

肖慧琳: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对中欧双向投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该协定主要着眼于制度型开放。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给双方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负面清单”中包含了所有行业,成功与《外商投资法》中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衔接,也有助于《外商投资法》贯彻落实。

同时,该协定保障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有利于中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供相关制度保障。在该协定中,双方就外资歧视问题、国有企业、金融监管、补贴等多方面与营商环境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为中欧双边投资营造更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协定还进一步提升了双方的投资合作程度,便于中国国际外循环的顺畅流通,也让国际社会共享其中的经济发展机遇,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

张菲:中欧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这是中国在经贸和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和国际合作空间,有利于拉动全球FDI的复苏,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信心。中欧投资协定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使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和发展空间,拥有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王晓红:毫无疑问,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经贸协定,也是一个高水平的经贸协定。一方面,中国、欧盟同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全球跨国投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协定达成不仅给中欧双边企业投资带来利好,为推动中欧双方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协定也会对全球跨国投资增长带来积极作用,是疫情暴发后全球投资急剧下滑、经济衰退时候的一缕春光。另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个高水平的协定,对接的是高水平的国际规则。这向发达国家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我们愿意和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相对接,也愿意推动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创新变革,这是中国对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还对未来中国加入CPTPP具有重要意义。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之前,中国加入了RCEP这一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此次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使得中国又往前迈了重要一步。中国可以对照中欧投资协定研究加入CPTPP的规则,在谈判时就会更有底气。

总体上来说,在新时期,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在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变数的背景下,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一方面反映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了新步伐,有利于我们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开拓国际市场新空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看好中国经济潜力和中国市场,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吸引力。

2.目前,欧盟对华投资只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5%。协定达成后,欧盟对华投资增长是否可期?哪些领域更具有增长潜力?

石先进:尽管目前欧盟对华投资总量看起来较小,但巨大的中国市场仍可以为欧盟投资提供广阔的空间。

从欧盟官网发布的中欧投资协定(CAI)关键内容看,欧盟以下行业的对华投资值得期待:制造业方面,中国首次对制造业投资做出较大范围的市场准入承诺,不仅涉及产能过剩行业,也涉及运输设备和电信设备、化学药品、保健设备等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服务业方面,中国在CAI中的承诺范围和程度也将更大:通过删除金融服务行业的合资企业要求和外国股权上限开放金融服务。通过解除对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的私立医院合资要求开放卫生服务。通过同意不实行新的投资限制以及给予欧盟取消可能的当前限制来开放研发和生物资源领域。通过同意取消对云端服务的投资禁令开放电信和云端服务领域,但欧盟投资的股本上限为50%。通过设置“技术中立”条款开放计算机服务领域。通过允许对相关陆上辅助活动投资放开国际海上运输领域;通过放开计算机预订系统、地面处理以及销售和营销服务等关键领域开放航空运输服务领域。其他服务业放开包括商务服务(如房地产服务、租赁和租赁服务、运输、广告、市场研究、管理咨询和翻译服务)、环保服务以及建筑服务等。

肖慧琳:中欧双边投资潜力巨大。2004-2019年,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投资方面显然与目前中欧双方高度发达的贸易关系不相符。中欧投资协议的达成为欧盟投资者提供了统一的法律框架,明晰了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保证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中欧投资协议的核心之一就是提高服务部门补贴的透明度,能有效填补WTO规则中的部分空白。此外,中国和欧盟都重视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中国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新基建工程,欧盟则将加速落实“绿色+数字”双核驱动战略促进经济复苏。在中欧投资协议中,中方放宽了在金融服务、云服务等行业的投资限制,因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大量合作空间。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金融、电信等领域的逐步开放,双向投资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推动这些领域的双边贸易。中国可利用技术贸易促进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

张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既是欧盟坚持多边主义国际治理规则,从欧盟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务实决策的胜利,也体现了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

中欧CAI的完成也会为欧盟企业来华投资带来巨大利好,降低了双边投资门槛,扩大双边投资领域,也增强了双边投资保护。欧盟企业有望扩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金融服务、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投资。

王晓红:总体来讲,过去中国对欧盟市场的开放度程度还不够高,步伐较慢,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包括数字技术,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研发设计等,而这些领域实际上恰恰是欧盟企业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欧洲对华投资主要面向的是制造业。但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提高了,相比东南亚的成本优势在减弱。此外,疫情暴发后很多跨国公司采取了“中国+1”战略,把“1”也就是一些工厂迁移到东南亚,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对中国制造业投资下降。

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后,会迎来新一波双边投资的浪潮,投资规模将得到扩大。尤其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如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信息技术等,与欧盟企业的投资需求很匹配、很契合。这也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结构特点,一方面,中国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优势正在凸显,另一方面,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后,服务业市场更加广阔。此外,通过吸收优质的外资,中国也能获得更好的要素供给。欧盟相关新业态、工艺、人才、管理方式等的进入也有利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3.从数据上看,近几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基本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其中原因何在?中欧投资协定达成能否改变这一现状?中企赴欧投资有望在哪些行业有所突破?

石先进:从直接投资流量看,2016年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呈先升后降状态。尤其是2018年后,中国对大多数欧盟国家的FDI投资是减少的,最明显的是德国、英国(未脱欧前)、法国、挪威。

背后原因很复杂,但直接原因是受这些国家投资政策收紧所致:例如德国为避免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于2018年规定将欧盟以外的资本并购德国企业的审查门槛从25%股权下调至10%,2019年德国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提出加强打造德国龙头企业,加大力度保护本国重要产业免受外国收购和竞争影响。法国同样以防止欧洲以外的国家窃取技术为理由,在2020年持续调低欧洲以外的外国投资。间接来看,拐点明显地发生于2018年,这背后的重要背景是美国发起贸易保护主义对其盟友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使其盟友对中国投资产生顾虑,同时也让中国资本对欧洲市场不确定性感到不安。

CAI协定的谈判完成,为初步清除双向投资障碍奠定了基础,毕竟当前5.1亿人口总量以及18.29万亿美元GDP规模的欧盟,在市场容量和市场质量方面对中国资本而言都是巨大的吸引。但从未来单个国家层面看,完全清除中国对欧盟的投资障碍难度较大,欧盟不仅能以联盟与中国博弈,还能以分散的单国方式与中国博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仍然会面临如何与单国产业政策协调的困难。

根据欧盟官网,从行业来看CAI将改善中国进入部分制造部门和能源部门,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对敏感性行业如能源、农业、渔业、影视、公共服务等行业均在CAI中有所保留,欧盟的FDI筛选机制和5G工具箱仍然存在。

肖慧琳: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停滞不前和当前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各国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经济发展遭受巨大冲击,全球经济萎靡。此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也增加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中国对欧的投资规模停滞不前。

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为中国对欧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有利于畅通国际外循环,从而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进而改善这一投资现状。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会一定程度打破投资壁垒,促进中企向电信、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

中欧投资协定与RCEP刚好对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两条线路,即“陆上”与“海上”,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有利于扩大内循环。一是打破欧盟对投资的限制,例如投资领域、股权审查、签证、许可制度等,为中企对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重振开放、自由、透明、包容的贸易和投资体系,释放投资潜力,提高投资收益。二是促进中国的优势领域,如高铁、光伏等合法合规进入欧盟市场,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中企还可借此吸收和学习欧洲先进的管理经验、资本、技术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造水平等,推动国内传统落后的产业转型升级。

张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爆发的欧债危机,导致诸多欧洲企业陷入困境,中国企业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并购。2012-2015年间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欧洲企业数量和金额暴增,引发了欧洲商界和民间舆论的戒备。此后欧盟国家相继提高外资进入门槛,加强了针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2017-2018年间,欧盟主要国家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先后修改了涉及外商投资并购的法律。2019年2月,欧盟通过了《欧盟统一外资安全审查框架建议》,以保护欧盟的战略技术和基础设施,并于当年4月正式实施。这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欧盟国家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从2019年3月欧盟理事会发布的《欧盟-中国战略展望》和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2020年5月发布的《疫情后中欧关系展望》来看,欧盟意识到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欧盟强调中欧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公平、平衡和互利的基础上,但是欧盟不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呼吁中国进行对等的市场开放和企业之间公平竞争。

在公平对等开放原则下,中欧投资协定的完成无疑将对中国企业赴欧盟国家投资带来利好。具体看来,中国企业有望扩大对欧盟国家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工业设计、物流商贸等领域的投资。

王晓红: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对中企赴欧投资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机遇。赴欧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程度和安全性更高,也有利于形成更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中企来说,赴欧投资不仅是扩大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效益,通过在欧盟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服务机构等,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和创新。此外,也更有利于中企的海外并购,利用互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从具体行业看,教育、文化、医疗、中医药、服务贸易、餐饮、商贸、环保节能等都是欧盟市场所需要的。

 

附:原文链接

http://epaper.comnews.cn/xpaper/appnews/495/5445/26689-1.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球探体育比分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