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人物 > 正文

惠园人物

[特稿] 丁隆: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坚持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09日 编辑:

丁隆: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坚持

记者 崔艳

2013820,《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发展中国家应警惕民主陷阱》的文章,文章随后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文章的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系副教授丁隆,那时的他刚从哈佛访问归国,带着几百本书和满腹关于中东问题的新想法。

几百本漂洋过海的书

2011年丁隆申请了中美富布莱特交流项目,凭借着出众的综合能力从全国五六百名学者中脱颖而出,得到赴美访学的机会。20129月至20137月,他在哈佛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担任富布莱特研究学者。

丁隆的研究方向是中东政治,在哈佛,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一年里,他选了四门博士生课程,并与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高校的学者们定期交流。这些思想的碰撞让他觉得很受益:“与大师对话,知道他们都在关心什么研究什么,更能够洞悉学术前沿,总比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要更有启发。”

丁隆欣赏哈佛学者们那种潜心学术、忘我钻研的劲头。稍有空闲的时候,他便会在哈佛的图书馆里静心研究。在那里他大量阅读,深入思考,灵感源源不断。和年轻时的国外求学经历比起来,丁隆觉得在哈佛时的自己“思考更有方向,研究更为专注”。

归国时,丁隆带回来几百本书,其中还有不少是扫描的资料。因为超重,他还交了不少罚款。而事实上,这已经是他带回的第二批书籍。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他直接拿起办公桌上一本书说:“这就是当时带回来的一本书,下个月就开始给学生讲。”他希望哈佛之行受益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他的学生。他把这些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期待着他们能获得新的启发,成长为中东研究的栋梁之才。

积水终成渊

17岁那年,丁隆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时称对外贸易学院)学习阿拉伯语,学成之后留在贸大教书,一教就是17年。他笑言:“我人生的多半都是在贸大度过的。”

如果要概括丁隆的性格,“坚持”一定是其中非常显眼的字眼。他大学时电脑还没有普及,他便在深夜用收音机收听阿拉伯语节目,大学四年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直到现在,听力还是我阿拉伯语能力中最突出的一项。”学习阿拉伯语是这样,学习英语也是这样。毕业工作这么多年,丁隆仍在坚持学习英语,他认为阿拉伯语是他的专长,然而英语却是日常工作、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这样的坚持积累,让丁隆申请富布莱特项目时面对几十页的英文材料毫不发憷。精通阿拉伯语和英语,使他的中东研究事业如虎添翼。

积累的习惯也被丁隆运用到了课堂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丁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他重视学生知识面和词汇量的拓展,一开始学生们都叫苦,但是长久坚持下来,学生们的外语水平显著提高。每年的阿拉伯语等级考试中,他的学生们总是名列前茅。

除了平时阿拉伯语教学工作,丁隆是一名从事中东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曾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在身为外语学院副院长的丁隆,纵然白天有不少行政工作要忙,他还是会在手边放一本阿拉伯语书,抽空就翻译一段。

“人总要有点儿精神追求。”丁隆说。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追求,他坚持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悉心教学、潜心研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厚积方能薄发,丁隆深谙这个道理。他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坚持。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