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兰莲超 摄影 穆宏远)5月13日晚6点半,由外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办的“苑外名人堂之张璐讲座”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中如期而至。当张璐老师的身影出现在图书馆报告厅的那一刻,现场掌声雷动,欢迎着温总理身后这位温婉浅笑、气质娴雅的女翻译官的到来。
一袭黑衣,大气优雅
讲座现场
外交部翻译室人人都有“学生气”
网络上盛传的外交部翻译室的“魔鬼式训练”总让大家对国家高级翻译这个职业心生敬畏,此前张璐老师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身体抱恙而未能如约到来,这更是让大家感受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的巨大挑战性。“不是天天早上6点起床听VOA,只是平常工作中大家都有routine。可能大家夸张化了我们的翻译训练。真正的外交部翻译室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学术气息无处不在的地方。”
在各大国际会议、总理答记者问等公众场合妙语连珠也不是一日而成,张璐老师告诉我们说:“我每天去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听CNN、BBC,然后做笔记,最后进行非正式口译训练,这大概从8点持续到8点半,下午若没有重要会议需要出席,1点又会将这个练习重复一遍。”其实在外交部翻译处人人都是这样的一种习惯,大家都努力保持着一种翻译的状态,大家经常相互交流在各个会议中翻译的新词汇,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这里就像是一个小球探体育比分,偶尔还会有领导人在走廊上拉住你问道:‘半导体用英文怎么说?’”外交部的高要求、高标准促使着大家都在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关注时下的热点充实自己的头脑。
“高翻”是如何炼成的?
外交部翻译官的工作性质极其特殊,主要接触和服务的对象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外交部部领导,还涉及许多敏感话题,所以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否则是无法开展好工作的。外交辞令的微妙之处也正是在翻译官的口中才表现得淋漓尽致。“曾经针对中国收复台湾问题的某次重要会议中,中方代表的一句口误暗指中、台是两国,我的那位翻译官同事很巧妙地转换了译文才避免了分歧。代表官方、国家立场的翻译一定要抓住重点、清扫口误。像一个外交官一样‘斗而不破’”提前意识到讲话者话语中的陷阱,处理好语气,“宁肯欠也不要过”,恰如其分地使用词汇以适应内容,这是翻译中更高的一个要求。
张璐现场翻译
“同时语言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忽视母语。”雄厚的中外文语言文化功底想必也是张璐老师能把温总理的古诗词翻译得恰到好处的原因。顶着倒时差的不适迎接高强度的翻译工作也是她的常态。“这是一项我为之感到光荣与自豪的职业。‘外交翻译大有可为’,也希望未来有贸大的学子与我共事,一起发光发热。”
信手拈来现场“翻”
在观众互动环节,针对几位英语学院同学的问题,张璐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解疑答惑:“重要场合中的翻译失误情况各异,口译但求抓住关键点即可,整体效果很重要。不要因为一个词一句话就否定自己。而把学习的过程用到生活中去,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才会越学越有动力。”在她的心中翻译这个职业做的最好的是少数,好的之中有更好的,没有最好的,每个人都有挖掘不完的潜力。
学生提问
展示随身笔记本
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与张璐老师形影不离的是一本记录翻译词汇的记事本,随时积累随时练习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学习工作方式。最后应一位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同学之邀,张璐老师现场就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同声传译的风采。一段节选的新闻,一串连贯的翻译,没有提前准备,只有一本在手,倾听、记录、口述,她的专业、睿智、知性、亲切让在场所有人都称赞不已。这样一个淡然、朴实、诙谐的美女翻译官用她的声音传递着总理的发言,也展现着自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