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60周年校庆

[讲堂] 经济观察周闭幕式:黄益平教授谈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4-04-16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栾清博

校新闻网讯(记者 栾清博)中国金融改革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期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接下来的金融改革又会走怎样的棋?身处“洪流”中的居民、企业应当何去何从?41519:00诚信楼10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深度剖析《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与前景》。

黄益平教授

黄益平教授提出了对中国金融改革历程的综合性看法,即有突出有滞后,成绩与短板并存;长在建立体系、发展规模,短在开放市场、改善机制治理水平。黄教授提出,在三十多年的努力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已比较完整,与发达国家差别不大,而且作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金融资产规模已大幅度增加,但是市场却没真正发挥作用。金融机构治理水平的欠缺,已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治理结构和行为存在问题等都有待解决。究其原因,发展战略的变化是核心。与“中国三十年经济改革的主线是市场化”的观点相比,黄教授用“双轨制”来概括以上问题。一是中国的市场化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同在保留了原有的国有经济和计划体系,从而保留了经济的稳定;二是保留了原有机制,避免了政治上太多的阻力,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改革。另外,不彻底、不对称的市场化和改革核心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存在要素的扭曲,他用“统购统销”的例子来解释:压低农村收购价格和城市购买价格,导致居民生活费用的降低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导致市场化的过程由居民向企业的“再分配”,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机制也越来越失衡。总结来说,“双轨制”存在于国有与计划、民营与市场的并行下,以及其中比较彻底的产品市场化、要素市场的扭曲化。

现场观众

黄教授梳理了改革的历程。改革前金融部门规模较小。80年代中期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核心是产权问题。90年代中期,第一次“双轨制”改革危机,包括财政危机、国有企业全行业亏损、银行危机等。他总结了个人对过去金融改革的理解:增长模式很难持续,对效率存在影响,管制做法很难持续。增长快、不可持续的、不协调不平衡的要素市场的扭曲及变相补贴的支持、收入分配的不公、资源效率的低下,最终引起资本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下降。

现场学生提问

谈及未来改革的变化,黄益平教授表示,步骤和次序很难预测。首先是相对比较彻底的市场化,多次的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开放要有一定的“度”,并不是放开所有的管制才是最佳的,企业和国家的短期资本流动都存在风险。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已走过三十五年的金融改革步伐,改革的核心是资金的价格配置流动、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而改革纲领则简单概括为:国内范围内的利率市场化,国际范围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后者的具体工作分为三个层次:让国际市场有更多机会使用人民币,让人民币的投资和使用更加方便,让国际投资者有信心持有人民币。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蒋先玲教授总结发言

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活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贸学社主办。

附: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硕、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天则经济研究所专家曾任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经济与市场分析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访问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球探体育比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