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

基层党建

王志民: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 2007-07-20 11:05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

(2007年719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中心组研讨会的主题发言)

王志民

2007625,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自觉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将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胡锦涛的讲话的总体感受

第一,胡锦涛的讲话是对中国国情的总体把握。

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了解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基础和前提。什么是国情?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综合反映,它最能客观地、全面地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国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国情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过去的国情已经积淀在现实的国情之中,而未来的国情则是现在的国情发展的结果。胡锦涛的讲话不仅提出了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且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胡锦涛的讲话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高举什么样的旗帜呢?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胡锦涛“6·25”重要讲话的主题是什么?主题就是“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道路问题事关全局。从革命到建设、改革,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这条道路包括什么内容呢?包括:在经济上,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化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要坚持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等。

第三,胡锦涛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胡锦涛的讲话要点被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坚定不移”、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四个“一定”(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所有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二、对“四个坚定不移”的领会理解

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四个坚定不移”,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精辟概括,是在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伟大理论创新,是引领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指针。正如总书记讲话中指出,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第一,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础。

思想路线决定一切。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就没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讲授邓小平理论课程时,我们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比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大树的“根”,它给大树提供了充分的生机和活力。没有根,树不会活,即使有根,如果根不深,叶也难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深叶茂,富有活力。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将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丰富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再次丰富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世纪新阶段又提出“求真务实”的新概括,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2004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号召。他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求真务实,生动地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毛泽东曾这样解释“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今天我们谈到“求真务实”,“求”就是要研究、要探索,“务”就是去做、去干。只有求真,才能更好地务实;只有务实,才能真正达到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断探求真理,并在此基础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如果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就更好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展示出的是务实、亲民的形象。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走访了西柏坡,并郑重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看到,胡锦涛、温家宝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工人家里和农民家里度过的。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接见中外记者时说:“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

我认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讲话,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是我们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直的前提。我在讲授1998年第一次讲授邓小平理论时,当时是200人的大课堂,还有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说他看到过一个漫画,内容大致是克林顿、叶利钦、邓小平三个人跑步,他们先后跑到一个岔路口,岔路口一边树一个牌子,一个写着资本主义,一个写着社会主义。克林顿跑到跟前,毫不犹豫地走向资本主义那一边;叶利钦跑到跟前,犹豫一下也走到资本主义那一边。而邓小平跑到跟前,将两个牌子换了一下,走向社会主义一边,实际上走向资本主义一边。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创造了很多文明成果,其中许多文明成果不属于资本主义属性,而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而社会主义是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并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学习包括资本主义社会里创造的一切属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利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借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文明成果在美国推行“新政”并取得成功,你能说罗斯福把美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了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需要科学的态度,也需要革命者的勇气。所以,毛泽东提出“五不怕”精神,即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才能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第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恩格斯早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离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途径靠什么,靠发展生产力,怎样才能发展生产力呢?靠改革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群众积极性,破除体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改革也就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放与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前提,互为条件。改革、开放、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没有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就是无源之水,难以再上新台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不实施对外开放,改革将失去动力,可能会半途而废;没有体制改革,不实施对外开放,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没有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形成了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难得机遇,极大地促进了机电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世纪之交,我国又面临着向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制造环节的转移。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产业大转移无疑将猛烈推动和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外国直接投资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它们将直接参与改造我国仍有潜力的传统产业,将使中国企业完成脱胎换骨式的升级改造。如今,我们正在实现有过去的“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

事实胜于雄辩。我讲一组大家都很熟悉的数字。1978-2006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9.76%;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26亿元,2006年达到3.93万亿元。1978年外汇储备1.7亿美元, 2006年达到2006年底达到10663亿美元(20076月底已经超过13000亿美元)。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只有206.4亿美元,2006年达到1.76万亿美元。1978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为2.5亿,2006年下降到2148万,共减少了2.28亿多人。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2000美元。改革开放是一条不归之路,也是强国之路。

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包含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的结果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较时期内,我们更多地重视物资财富的增长,追求GDP的数字的增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GDP数量成为考察干部的唯一指标,直接导致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20034月内参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北京一位失业者因孩子患非典住院,难以支付救治费而陷入困境,这件事反映到中南海,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当即指示北京市,要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要求北京市尽快建立起社会救助机制。2003年春,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这场举世关注的疫情,也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如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给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以直接的启示,引起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发展观的审视和反思。

20031014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地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观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调整。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不仅是对以往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解决发展中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战略。唯有实施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脚踏实地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核心点有四个: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讲的“社会和谐”,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态化。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大发展,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的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既注重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争取外部世界和谐发展;既培育微观各个社会组织和谐发展,又促进宏观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既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保持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219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我们知道,邓小平1979年曾经解释过上个世纪末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达到人均800美元,邓小平还将其称为小康。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18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3亿元,按同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100美元兑827.84元人民币)计算,折合10113亿美元和10810亿美元。按2000年底全国人口126483万人平均,人均分别为800美元和854美元。无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达到和超过800美元,实现了邓小平确定的小康水平的标准。

但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目前达到的小康还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侧重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也是侧重解决生存需要;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的奋斗目标,是上面三个“坚定不移”的立脚点和具体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它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GDP、人均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更深入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必须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当代中华文明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方面,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今年“两会”工作的重点。

在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提高执政能力和防腐拒变的两大历史性挑战。

三、践行“四个坚定不移”,做好本职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还明确提出了“四个一定”,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指出,对全党同志提出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要求自己。

第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自觉地将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上来。

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指针。特别是胡锦涛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第二,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党的十六大提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第三,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承担着重大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服务祖国,报效祖国,是每个知识分子的义务。服务祖国,报效祖国,要从现在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球探体育比分确立的学科建设为笼头、人才强校为基础,创建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近年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以学科建设为工作中心,不仅新设了国际政治专业,而且科研超过成倍增长,这是一个大的突破。广大教师劲头十足,对本职工作充满了热情,对球探体育比分未来发展充满了美好憧憬。

(王志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国际事务与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球探体育比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