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习资料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

2011-08-31 编辑:卢意婷 点击:[]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

传承经典 再铸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先进事迹

一、曾受表彰情况

2004年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2005年教育部创新团队;2005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2008年上海市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200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2009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1年推荐上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先进事迹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拥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厚重底蕴。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万吨轮、第一个载人救生艇、第一个6000米深海拖曳系统……都记载着船建人的历史荣光。近年来,学院加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上海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中组部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筑巢引凤,7名“千人计划”学者成为新船建人;我国第一座海洋深水试验池,可模拟4000米水深的海洋环境,功能与世界最先进的水池媲美,得到国际海洋工程界瞩目;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个国家特色专业、4门国家精品课程、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始终位列全国第一……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学院党委始终把引领科学发展作为工作核心,通过抓发展规划、抓人才培养、抓高层次人才队伍、抓文化凝聚、抓党的自身建设“五个抓”发挥党组织作用,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再铸辉煌。

筑巢:创一流学科基地

学院党委对接国家海洋经济战略需求,抢抓机遇,超前研究,顶层谋划,依托优势学科,把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设计所、水下工程等7个支部骨干教师拧成一股绳,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院领导及李润培、谭家华等一批老教授、老党员率先垂范,带领中青年骨干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使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成功落户交大。随着海洋深水试验池、内波水槽的成功运行,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风洞循环水槽、空泡水筒、水声水池、水下工程实验室的相继开工建设,世界上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群已初具规模。

引凤:建一流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有国际视野、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关键。学院党委把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先后引进7名“千人计划”学者,上海高校院系排名第一;8名长江学者,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者。“对于人才引进,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做100%的努力。”党委书记张卫刚说。

物质待遇只是吸引人才的“低级阶段”,只有令精英们在专业领域“能干事、干成事、成大事”,才可形成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英国伦敦大学终身教授吴国雄是学院引进的首个千人计划。学院党委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六落实”机制:落实校院对口领导,落实合作教授与助手,落实办公室和实验室,落实研究方向和发展,落实项目及研究经费,落实教学任务和研究生,为回国发展创造一流环境条件。在他努力下,争取到劳氏教育基金会120万英镑资助,建立交大-伦敦大学-哈工程三校联合深海研发中心,目前他正积极申报国家973项目。有了“头雁”带动,很快又有6位海外知名学者相继加盟。

立根:育一流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线。学院党委坚持以党风建设引领教风学风建设,率先组建核心课程教学小组,坚持教学督导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在国家教学名师、老党员洪嘉振教授的带领下,传承严谨教学传统,“大牌”教授亲临讲台,以学识教导、以人格熏陶学生。该团队连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党委秉持全面育人、全员参与、合力育人工作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面融合,科创、实践、文体、社会服务全程覆盖,激发学生潜能,促进成长成才,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院团委获评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学生科创获挑战杯一等奖、美国数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等44项荣誉,李安民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

铸魂:展一流党建风采

学院党委始终是科学发展的领航者。面对学科交叉,大项目攻关等新发展、新需求,学院党委优化支部设置,把支部建在学科团队、创新团队、大项目平台等学术组织上,支部引领学科发展,破解发展难题;配强选优,有意识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学术有成就的业务骨干任支部书记,学院现有教师支部书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在支部凝聚下,团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新之举在上海高校党建经验交流会上推广,文汇报作专题报道。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学院成功研制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号”,总体性能达世界领先水平。学院最年轻的支部书记、30岁的吴超同志是该项目技术骨干。2009年,他和同伴成功地在东太平洋海底2700米处观察到罕见的巨大“黑烟囱”,成为中国人首次对深海热液烟囱定点取样和实地观测。目前“海龙号”正随“大洋一号”参加我国规模最大、航行时间最长的远洋科考。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处不在。学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海洋科技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等大部分是党员。80岁入党的杨槱院士90岁高龄仍潜心研究,完成5部重要船史研究著作。长江学者、在日本工作生活了25年的马宁教授回国后领衔项目攻关,工作中受身边党员事迹感染,回国仅一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船舶设计研究所党员比例60%,党组织和课题组紧密结合,大型绞吸式挖泥船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使该类船型由长期依赖进口转变为全部国产化,并实现80%市场占有率。

实践证明,正是在学院党委的谋划牵引,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全院上下形成党建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展现出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