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随着北京唐家岭白领公寓构想浮出水面,唐家岭的“蚁族”已经开始陆续搬走,去往下一个青春驿站。这一切牵动着一个同龄人的心,他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是他,第一个“把蚁族从动物学概念变成了民生议题”。从2007年到2009年,廉思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无数次走访和调研后,编写成了《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随着图书的火爆,“蚁族”成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在廉思眼里,他们是那样弱小,却这般坚强。
2007年,还是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廉思看到了一篇名为《向下的青春》的文章。文中讲述了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北京生活的经历。文中那位大学生令人担忧的现状、脆弱的心灵以及无处寄放的青春梦想,深深地震撼了廉思。他无法抗拒去文中提到的唐家岭看一看的冲动。当廉思来到唐家岭的时候,发现自己再也不能把这个在百度上只能搜到“违章建筑多,环境脏乱差”几条信息的地方和自己分割开来。
在廉思的带领下,一群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对唐家岭长达两年多的调研走访。有的调研员甚至住到了唐家岭,和那里的“蚁族”同吃、同住,体会他们的喜乐哀愁。“他们和我们是如此的接近,甚至是我们可以碰触到的未来。有一次,我们调研组的一个同学,敲开一户做问卷调查,怎么都没想到开门的竟然是大学期间朝夕相处的师兄。”这一切深深触动了廉思。当研究经费意外中断,无法再支撑下去的时候,廉思哭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共同进退的同学们。但是,他还是用父母的资助和自己并不丰厚的工资坚持了下来。“你能想象仅仅为了一篇深访,需要整理三四十个小时录音记录的工作量么?可这两年里我们无数次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廉思平静地描述着那时的辛苦。
两年,廉思从北京大学博士后成为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从无人知晓的一个学子,成为备受关注的“80后”学者。鲜花掌声和诘问谩骂都随之而来,让廉思这个“80后”有些措手不及。
人民大球探体育比分长纪宝成这样评价曾求学于人大的廉思和他的团队:“从这群朝气蓬勃、坚定不移的‘蚁族’研究者身上,我感受到‘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的人大精神得到弘扬,实事求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人大传统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即将搬走的“蚁族”却在网络上致信廉思和媒体,表达出复杂的心绪:“在您怀着怜悯及各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书写这本书的时候,可曾想过曾经聚集在‘大唐’的人们今天真的像蚂蚁一样开始搬家了……”他们担心,唐家岭的改建会使自己的生活成本更加高昂。
“尽管有些痛苦和无奈,但我不会去抱怨谁,更不会动摇继续研究的决心。我只是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去关注这样一群与我同龄的年轻人。”廉思说,“作为一名学者,高扬起头或许也看不尽整个天空,但俯下身子却可看清脚下的方寸之地,我希望有更多学者去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做出比我更有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著作。”
“蚁族,是我学术研究很重要的内容,但并不是我学术研究的终点。”廉思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指着办公室里一尺多厚的问卷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春节前后所作的关于蚁族的最新问卷。当蚁族被社会广泛关注后,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次调研活动,廉思做了调整,他让更多的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到调研活动里来。他说,他要更加深入到这群同龄人的内心,而不是居高临下去俯视他们。除此之外,廉思还在为新的研究课题作准备。他同样关心“80后”的海归回国后事业和心灵该如何安顿。“‘80后’记录‘80后’自己的历史,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廉思这样解释着自己的研究。
(刊于《光明日报》2010年4月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