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先进典型

[先锋] 李青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011-06-21 晨欢 点击:[]

李青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记者 刘雨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三尺讲台,有他们挥斥方遒的身影;科研一线,有他们潜心钻研的汗水。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却坚守着教书育人这纯净的圣土,传道授业解惑,虽身处三尺讲台,却心怀兼善兼济天下的信念。这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潜心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李青武老师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他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0年进入安徽大学法学院研习法学,200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联合党支部书记。2010年获得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资助,出版个人专著《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发表了《透视欧盟汽车责任保险指令对受害人的保护》等20多篇专题论文。2007年获得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专项资助;2008年作为成员之一,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本科毕业于师范类高校的李青武,在大学阶段受到了良好的师范教育熏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深爱自己的教师职业。一方书桌,一把木凳,简简单单的黑色签字笔与普普通通的条格记事本,隔窗望去一片峻拔的白杨,时而发出哗哗涛响。在这间简易朴素的办公室里,李青武与联合支部的老师们一起,含辛茹苦,严谨治学。李青武对于教书育人,有着不变的执着与追求,他认为教师应“先做人,再做学问”,知识分子首先得有真知识,教师的职责是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启迪学生,用是非观引导学生,用责任观激励学生。在他看来,能够走进大学课堂、近距离接触优秀的贸大学生,也开启了他的心智。同学们发散的思维,新奇的构想,不时为李青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假设,常常使他豁然开朗。“教学相长,教学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师生互相启发的过程。”

“保险就是爱!”这是保险学院的院训,也体现在李青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读,培养同学们研究性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是对本科生,李老师也愿意与他们一起研究保险法中的疑难问题,例如,他参加了保险学院分党委于海纯书记的保险法指导小组,共同指导保险学院本科生柳磊同学的保险法专题研究,该生撰写了高质量论文:“美国洪水保险制度研究”、“大陆与港澳间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的相互承认制度研究”。担任硕士导师期间,李青武与研究生商定了见面制度,即每周至少见一次面,老师就保险法的前沿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予以回应并汇报每周的学习心得。2010年李青武带领2009级研究生颜静雅等两位同学,成功申报了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在保险法教学方面,积极参加于海纯副教授的教学改革,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两位教师同台授课,一位主讲,另一位与同学们坐在一起,就授课内容向授课老师提问,引导同学们学会质疑和思考。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李青武说道:“教书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职能,在教学中获得科研灵感,同时科研成果又能深化教学,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都说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为一名普通教师党员的李青武,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仍坚守优秀共产党员的兼善和兼济天下的信念。他不仅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服务于教学,还服务于国家的保险法治建设。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保证保险司法解释(草案)》、《< 保险法>司法解释(一)、(二)》、《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司法解释(草案)》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他贯彻贸大的“求索”校训,就保险焦点积极撰文客观分析,为监管部门明辨是非提供理论支持。

当记者问及李青武的生活节奏和对教师职业的感受时,他笑着说道:“在课上教书,在课余科研,在业余做家务;与人才相伴,与知识相随、与家人相守,这是一份很幸福的职业啊!”他的生活单一但并不枯燥,纯粹的事业给了他无上的幸福感。知足即常乐,但李青武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面对职业未来,李青武有着不变的乐观和信念:“做一位受同事和同学们喜爱的教师,做一名国家保险法治建设的勤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