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年第4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了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2月,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引领者,中国的教育数字化战略,既是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的重要示范,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教育创新的抓手,是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学治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和高效率的创新。教育数字化战略也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抓手。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教育,通过结构调整、流程优化、资源均衡,可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数字化战略还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发展目标的抓手。利用数字化科学与技术,提供更适用的教学平台、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是打造“全民”“终身”和“学习”三位一体教育生态的必由之路。
教育数字化战略目标宏伟,2023年是推动实施的关键一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与时俱进,认识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又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除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外,数字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教师的信息意识,指的是教师不论在授课还是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利用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真实的、准确的信息,抵制负面的、消极的、不良的、虚假的、模糊的信息,引导学生信息意识的建立;在协同学习和工作中,引导学生积极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内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计算思维,指的是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和学生一起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将具象问题抽象化、形式化,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并将解决一种问题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计算思维是教师必备的思维模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各学科的问题,而不仅是信息科技学科自身的问题。
教师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是教师在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给学生示范积极利用数字平台、不断发现数字工具、合理引入数字资源的过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确立创新的目标、设计创新的路线、实践创新的过程、交流创新的成果,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积累创新的动力、储备创新的能力。教师的亲身示范,会给学生从小就播下自立自强的种子、创新的种子。
教师的信息社会责任,指的是教师在物理+数字空间中给学生示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法律的敬畏、对伦理道德的尊重,带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在科学实践和创造中,坚持扬善除恶,做有益于社会和谐的新一代,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线教师是教育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直接交互接口,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从提高教师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开始。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If0YglyRPqvz7YHt2KxqQ